搜尋此網誌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女同志社群未來式 之 社群哪裡來

常常三不五時看到拉板好多人在徵友 或者是徵交友的社群或者是平台

自己常常心存疑問, 不是說有需求就有市場???


----

請看這個Yahoo奇摩的問與答: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2081900860

---






之前也有人研發出(大部份是男同志在用)的交友APP, 讓恰好在同一個空間的人可以搭上友誼,
類似的APP也有其他一般族群使用的版本, 像...

不分異同的Circle是給地區性的朋友話題...或是男同志用的Grindr

透過APP結合是一種例子, 不過運用性似乎低了一點...而且女同志對於這一塊應用也一直未見熱絡, 就好像用LINE群或是M群總是太有距離, 提不起勁去參加!?,

特別是對三十過歲後...

大部份朋友們包括我自己, 對交友開始呈現質重於量的需求, "
虛擬社團老是不像真實的朋友,
或... "她其實是假的, 是男人裝的嗎???" (Oooops!)" ..........
網路社群一開始總是有這樣的疑慮....
還不夠熟的又沒熟到常常有些熱切聚會...(惰性啊)

女同志纖細的容易互感, 常常也造成團體變成小圈圈然後力量分散的冏境

也因此, 大部份能夠有力聚足朋友的因素不外乎社團---
聯誼性社團, 興趣性社團, 或是社會運動型的社團,...

如果不是對什麼東西特別有熱情, 加上時間不是特別多 (偶爾加個班還要應付一堆家事之類)
如果不是年輕的時候十分活躍,

三十歲之後就可能變成身邊的拉子朋友兩隻手數的出來的人,

  (原來你也是一樣嗎?)

.
.
.
.


所謂的Community, 對我們真的是很重要的吧?
那到底有什麼方式可以緊密的把人框起來呢?

在想這個有趣的問題?
然後我憶起曾經看過的幾部影集(對, 包含the L Word), 想到一個可能性....

固定交誼空間(A)為主體的聚會社...再加上某個核心因素(B)

例如說固定在每月的某一日, 不管誰來不來都會定時聚會於固定小空間(A)
並且討論特定主題(B), 例如讀書會, 電影心得分享, 等等


















(A)不可或缺的原因是, 當一群積極想尋求朋友的人, 遇見了某些心儀的對象(不一定是另一半)

在很多時刻會呈現一組一組帶走的狀況, 而這個社群的形成則常常在一個穩固不了的狀態,

變動的地點或時間, 排除掉了廣泛交友的可能性而留下了安全的某些跟你相像的類型,
可以說是一種交心模式, 但是也是一個建立不了公開社群的模式

這時候有一個固定的所在, 保障這股力量不會被哪些外來因素所沖散...


(B)的重要性則在於, 沒有核心的聚會一樣會有著強勢份子引導話題的問題,

然後一樣製造不出一個不斷成長的社團, 大部份時候出現第二股反對力量就會各自帶開......

(畢竟人都會習慣選擇跟自己相處起來沒壓力的人啊)


以上, 其實在一開始(A)的重要性大於(B), 但至於長久發展(B)具有不可忽視的根基性





若有某個以"自動自發願意加入活動而提供金額不高的聚會固定費用, 俗稱社費", 為社團起始,

並且能夠尋找到場地的固定提供者,

假如說是 "某某劇團排練教室"---並且在排練教室的例子裡面, 上面所匯集的小資金還可以做為一種固定投資與贊助,

(等於說場地的長期使用跟團體贊助兩舉得兼)

或未來的複合書店裡面就可以提供這樣的場域,
最好是老闆本身就是圈內人, 然後也支持這樣的互利機制,

即此社團也可以變成一種他想要的理想忠誠小眾,
同時在研發商品及服務的時候也有了固定的焦點團體提供意見......


.
.
.

這篇文章的提議也許不夠完善, 但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想法, 待有心有力的朋友們一同去實現


如果你和我一樣常常疑問.....

已經算有知名度的拉子團體也不少, 為何在一些如同熱線晚會的活動總還是男同志的天下呢?

又為何......默默關心同志權益的人不少, 但為何同志組織總是處於缺乏志工, 缺乏資源, ...

或是......既然台灣社會已經越來越開放, 但為何還是許多朋友覺得 "身邊的拉子朋友很少?"




~如果覺得這些問題都很重要也跟你想的一樣, 歡迎大家轉貼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