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親愛的我們『快樂地』結婚吧



瘋掉,不過不是難過是喜極而哭的瘋掉。

美國鹽湖城一位同志Spencer在Home Depot的場地贊助之下,為他的伴侶Dustin舉行了一場創意的求婚表演,影片超歡樂超感人,有如真實世界的Glee,只是它是真的,而不是那些假裝真實的實境秀。

PLAY> 影片

同志伴侶在台灣見報的結婚儀式似乎都多了很多向社會宣示的意味,
大概因為對我們的社會來說,同志結婚還需要多作解釋跟交代,
顯得我們已經非常認真想得有夠清楚,順便還要演練一套要針對批評的說法跟有力的心臟。

但看到這一對愛侶的求婚,真的覺得所謂平等還有好一段路要走啊,
身旁異性戀朋友的接受不是只有默認而已,企業的支持也不是只有捐錢而已。

Suppose要像這樣,
讓情侶們開開心心的被祝福著結婚,這才是王子與王子,公主與公主最想要的結局啊。





關於這支影片的介紹,你也可以看一下Wire:

「如果我對你好,你也會這樣對我嗎?」,融化Youtube數百萬人的求婚影片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同志伴侶也能傳宗接代!



同志伴侶也能傳宗接代!靠皮膚細胞,就能變出卵子和精子

於 2013-09-10 10:03:52 發布
Tags :
關於作者

不用幹細胞也能人工培育出新生命!東京大學生物學家 Katsuhiko Hayashi 成功完成實驗,把老鼠的皮膚細胞轉變為精子與卵子細胞,而且運用這些人工精、卵培育出健康的老鼠寶寶!
以下節錄自全球權威期刊《Nature》記者 David Cyranoski 在科普雜誌 Scientific American 上的投稿,描述 Hayashi 如何以實驗室前輩 Mitinori Saitou 想出方法,「製作」生殖細胞:
許多科學家都是以訊號分子轟炸幹細胞,然後從生成的好幾種成熟細胞中揀選所需的方式,在試管內製作出特定的細胞種類。但是,科學家們卻從來都不明瞭,這些細胞的生成過程,也不清楚人工生成細胞與天然生成細胞之間有什麼樣的差異。
反之,Saitou 發現了製作生殖細胞真正需要的元素,刪除多餘的訊息,並標記出不同分子運作的確切時間點。他的研究令同事十分驚喜,英國雪菲爾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家 Harry Moore 也表示,如此仔細地再現生殖細胞發展情形,可說是「一場勝仗」。
Hyashi 與 Saitou 共同研發出一種不必依靠幹細胞的新技術,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轉變為生殖細胞,並且誕生出成功存活的老鼠寶寶。這表示藉由科技,不孕的老鼠仍舊可以具有生育能力,甚至可以從公老鼠身上做出卵子來!
  • 為不孕夫妻與同志伴侶帶來新希望,但也帶來爭議
當這項研究被新聞報導出來時,引起民眾一陣瘋狂討論。除了動保議題與道德論戰外,最被廣為討論的,是這個研究可能為不孕夫妻帶來新的生育機會,以及,前所有有的,同志伴侶可能有機會擁有帶著雙方血緣的孩子。
對此,Cyranoski 表示,研究團隊早已開始分析人工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 細胞),並研究與 Saitou 認為在老鼠發展生殖細胞時十分關鍵的相同基因。但 Saitou 與 Hayashi 都知道人類訊息傳遞的方式與老鼠有所不同,且儘管 Saitou 擁有許多老鼠胚胎可供解剖,卻得不到任何人類胚胎來研究。
因此,研究小組只好與附近的靈長類研究機構簽下五年共 12 億日幣的合約,每週獲得二十個猴子胚胎來研究。Hayashi 表示,假如一切順利,就能在五到十年內得到與老鼠一樣的成果,到時候只要稍做修正,或許就能夠應用在人類身上。
不過,要將 PGC 用於治療不孕仍是一大挑戰,而且包含 Saitou 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警告這將十分危險,因為 iPS 與 胚胎幹細胞在培養時都很容易發生染色體異常、基因突變或是遺傳變異。
換句話說,人體比老鼠複雜多了,而且道德上還有許多的爭議要解決。但無論如何,這項研究的確帶給了許多人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資料來源:io9;圖片來源:Remon Rijper, CC Licensed)

文章來源: http://techorange.com/2013/09/10/ab-made-egg-and-sperm/?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Feed%3A+techorange+%28TechOrange%29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多元成家 你怕什麼

多元對抗的,不是理性的辯論,而是不了解帶來的恐懼。


不用害怕那些反對的人,是要去讓其他不了解的人從了解我們到支持我們。同志不孤單,恐同症的人才孤單。

家庭型態的轉變跟家庭淪陷劃上等號了嗎? 有腦袋的人都知道低生育率跟同志比例不是直接因果關係,只是因為宗教人士沒辦法去干預經濟或政治、所以只能拿一夫一妻價值來為社會的改變結果開鍘。

有點讓人痛心是吧?

當勞團在抗爭的時候,宗教團體是不是從來就缺席?
當黑心食品泛濫的時候,宗教團體有沒有貢獻一些良心的食品事業?

維護什麼  用對錯框架來抑止民眾的改變!? 還是害怕自己所掌控的一切會失去

民婦懂的也許不多,可是卻記得歐洲中古時期,那傳統的社會結構裡面,宗教除了是人民經濟也是社會的中心外,更是兼負傳播知識還有自負生產糧食那些責任的 (才有我愛的修道院啤酒啊),而騎士精神的美德當然也包括仗義濟貧。曾幾何時,社會分工了,而宗教也不再去擔負生產義務責任或平衡社會經濟機制的功用,許多教團僅僅在法會的時候表現它的莊嚴、雖然多有慈濟等實際作為的團體,但更多的是收穫信眾貢獻、專職出世修行講道、不擔負社會責任的宗教團體。時機一來,說點維護傳統價值的言論當作教團理念又變得當仁不讓,這樣對嗎?

勞工團體在抗爭的時候,他們有沒有相信,神會來幫他們!? 沒有,他們只能幫自己爭取權益,甚至有時候也得仰賴又愛又恨的大眾媒體。

如果,人們只能幫自己,那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不會幫他解決問題的高上政權或是高上的宗教團體? 又為何需要相信它們能幫自己作一個最正確的判定,什麼是應該不應該。

這已經是一個過去的封建信仰都在一一解構的時代,把箭頭瞄準多元成家等於同時控訴每個價值觀改變當中的人們。

解構之後也要建構,就一起去監督它、監督政府,不好嗎,你到底怕什麼呢? 

= = =

其實以上只是憤青言論,回歸平靜,在爭論多元家庭法案的時候帶入了同志議題,其實它不單單只是性別婚姻,應該是對自我財產的處決權利還有牽涉醫療的最終決定權......等等。

不是每個人都來自一個法律保障的身家環境。比方說,不曉得大家記不記得過去張韶涵的報導,她的家人出面要求媒體報導,她背棄家庭責任云云,傳出很多背後家庭財務紛爭的羅生門,誰是對的,大眾真的清楚嗎? 只承任親屬家庭價值的法律也不可能公正。用這個故事假設以下情形,假設你是她身邊最支持她的人(伴侶或是親如家人的友人皆可,請自行解讀),並且假設你知道她的家庭其實從來不支持她,而她有苦難言,因此你和她以共居的形式互相依賴,在那種情形底下,如果她哪天離開人世,她的財產依法律會由家庭這邊接收,對你來說,你覺得這樣的判決如何?

一夫一妻的家庭是常見的家庭形態,但它並不是沒有例外的,在人類學的許多研究都發現,原始的部落裡有採行各種婚姻,包括同志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等共居的形態,家庭跟居住形式的選擇有時候是一種社會的限制、有時候是一種自由的選擇。只是我們比較幸運在一個可以選擇的時代,大多數不代表對,其實少數也沒有要征服大多數人價值觀的意圖,

就只是想享有一些天賦人權而已,很難嗎。

在進步工業國家一些大城市,也常見跟血親關係無關的家庭,這種方式像是一種回溯到遊牧時代的群群,像是一種對工業社會人口流動的因應,所產生一種互相依賴的形式。

如果滴血驗親後,他不是你DNA的小孩,就否定了所有你養他帶他的付出了嗎? (民視戲劇常常演這種親子反目劇碼,我每次都對這種翻臉不認人驚嚇不已) 

因為不是父跟母,同志父母養育的小孩就不是他們的小孩? 相信血親的傳統價值,是來自古老社會對於亂倫跟遺傳疾病的恐懼吧,可是,妻子嫁給丈夫的兄弟,這種 "傳統" 也相對不是普同現象。

大家都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是普同現象,其實,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來自文化的習慣。

這種因為把 "散佈同志流行" 或是 "知識傳播導致同志行為" 當作口號的妖魔化說詞十分可惡。這比喻或許有點不貼切,但電視劇裡面現在沒有在禁止黑道情結,但影片中有時黑道數錢數到手軟,你會想去當黑道嗎? 我們不能說,同志是學習而來的,這樣說可能是低估了當同志的難度 (有那麼容易上手嗎?)

在捍衛一夫一妻家庭的至高無上的時候,其實他們只是把多元法案的影響力當成假想敵吧!?

他們怎麼不承認,他們並不了解每個社會跟人的需求,也不真的了解同志族群想要的。

教團們,在設定團體的說法以前,不如先想想,怎麼實際付出對社會的關懷吧比較動人。


= = =

◎實際支持多元成家法案, 可以用以下方式:

伴侶盟多元成家我支持
連署網址:http://tapcpr-petition.twbbs.org/
簡訊連署::0917 425 217
Line連署::TAPCPR
(以上輸入真實姓名、出生年月 即可完成連署)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人物] 訪談: 何韻詩望大眾不再標籤同性戀者 @icable.com




"2012年,何韻詩在一個活動中,開腔表明自己的性取向,成為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香港女歌手。何韻詩認為現在能更坦誠地分享所有事,不需要再避開某些字眼,但同時要承受別人不同的眼光。她希望可以擴闊大眾的眼界,不再標籤有不同性取向的人。"

















原始影片請看 :
http://ent.i-cable.com/program/starchatroom/videoPlay.php?video_id=35724






以下是訪談對話的文字紀錄, 主持人簡稱汪, 何韻詩簡稱何


汪: 你出櫃了,你覺得說出來之後,從十一月到八月,這幾個月裡,你有沒有覺得舒坦了?
   出這一步,走出來告訴大家,我是,你是覺得舒服還是反而壓力更大?

何: 都有。
汪: 兩者都有?

何: 譬如在訪問裡我可以坦誠地說出很多事,以前要繞一大圈,又要避開某些字眼。
     現在是比較可以面對,你問吧,我都可以回答。
汪: 盡管把問題丟過來這樣!?
何: 對。但當你自願把這標籤貼在身上時,別人看你的角度,沒辦法,一定會變狹窄,
      現在我必需要做的,就是讓它重新變得開闊,不讓這標籤限制了自己。

汪: 你們是爭取一個很籠統的社會認同,但根據一項社會統計,
      很多父母在知道子女是同性戀時,百分之四十以上會有抑鬱症,
      就變成你替他們爭取權益,...
      但處理家庭裡的關係和衝突,大愛同盟作得到嗎?
何: 我覺得我們是要跟這些父母說,其實同志不代表會過著糜爛的生活,
汪: 他們也是知道的,他們也是接受孩子的朋友是同志,不介意子女和他們作朋友,
      但我子女是的話,我就不接受,受不了。

何: 這我覺得沒辦法逐一去說服,以我自己個人來說,像我父母,我知道對他們來說,
      我的快樂比一切都重要,比我有多大的成就重要,比傳統的家庭觀念重要,...
汪: 你和他們溝通這件事?
何: 不需要說得那麼明白,從行動裡就可以看到他們的支持,他們對我的愛,
      你會知道就是這樣。

汪: 所以你很幸運,有些人抗爭的很厲害。
何: 要溝通,我們有一些例子是母親無法接受的,但經過溝通後,最後是接受了,
      而且是希望兒子開心的。中國傳統父母的想法是,你要跟從我為你準備好的人生,
      但這其實是不健康的,沒理由為了父母去走你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生活,
      要讓父母明白。

汪: 你們現在出版了這本書,宣傳一下,沒關係。為了什麼,平權?同志平權,關心弱勢族群?
何: 是。
汪: 但我不覺得同志是弱勢族群,人數少一點而已。
何: 如果是物質這些外在條件來看,可能不是,但如果是一般的人權上,
      或者是在法律上的權利,其實絕對是弱勢。





[閱讀] 凡妮莎的妻子 by茱迪皮考特

























妳會喜歡這個故事

......如果妳第一次相信自己可以愛上女人,卻不懂為何人們不相信妳的認真
......如果妳一直以來不相信自己可以遇見一個和妳心靈相通的伴侶
......如果妳從來就把自己的性別身份封閉在心裡,獨來獨往,社會的偏見讓妳遍體鱗傷



如果要說兩個女人的婚姻,這個故事該說得多廣多衝突,才能夠讓許多人都心服口服,
這是我看完之後,想要總結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

暢銷書《姐姐的守護者》作者茱迪皮考特出的這一本書《凡妮莎的妻子》,作者自認為,是她在美國最受爭議的一本書,我想這個形容詞當之無愧,讀者看完之後絕對可以明白。

故事的開頭是從柔伊進入的,從她的小時候,帶入她對育兒這件事的渴望,也帶入她和麥克斯的婚姻。從柔伊最後一次在新生兒派對上的大失血,產下死胎之後,劇情就開始轉折。故事的主角,包括柔伊自己、麥克斯、還有凡妮莎等等一個一個的浮現,構成了這一樁同志婚姻的來由還有為什麼兩個人堅持想要孩子。

也許跳脫同志身份很單純,一個剛成立的家庭,想要使用冷凍胚胎來孕育屬於自己的孩子,
但因為這個家庭不單純,是兩個女人成立的家庭,柔伊和凡妮莎,也才造成了這個抉擇所具有的爭議性。

她,一位無法再懷孕的女人,和這一輩子第一次遇見摯愛的她的她,兩個人都分別有自己的過去,雖然,過去不真的要緊---我想我可以想象兩個女人躺在床上交換過去的愛情經驗,交換大大小小的陳年瑣事---可是,一本結構跟故事性兼具的小說不需要交代太多,只要蜻蜓點水,只因為它不是一本羅曼史。也正因如此讓它顯得有如妳我都會發生的故事。

柔伊的前夫,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個反派角色。他只是一個重生的人。對他自己來說,他過去愛極了柔伊,柔伊也曾經是他細心呵護的妻子,只是他終於無法接受兩人不孕的陰影,也從此斷絕了婚姻。而他的重生,則來自於他自己的故事中宗教的介入,和他對兄長所擁有一切的的羨慕。帶領他『重生』的宗教,也因此戲劇性的在對於同性婚姻還有生育權的認同上,使麥克斯和柔伊變成了法庭上的控方和辯方。

透過兩位律師、牧師、周遭的團體、前同志、媒體、教育團體......的介入,讓一樁原本可以單純不過的胚胎權利變得極其複雜。不過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重要的一個部份。就算兩個有自由意志的成年人可以遠赴他鄉結成婚姻,不過在面對成家生子的時候竟然會面對這麼多的質疑。不只帶入了同志到底該不該可不可以養兒育女,也帶入了胚胎到底是孩童還是醫院試管裡的生物組織的倫理爭議。

拿麥克斯的矛盾來說,他從一位酗酒的男人,脫胎換骨變成一位體面又虔誠的教徒,原先可能是一段佳話,如果他不是為了胚胎的所有權提出控訴的話。其中,他從震驚到憤怒的心情轉折,像極了許多朋友在跟摯親好友或舊情人出櫃的時候都曾經經歷過的那一段---

......妳為什麼會?
......妳以前不是?
......這是不是表示我作了什麼所以妳......
......如果......我相信妳會發現這是一場錯覺......

書中其實也穿梭了幾段往事,讓柔伊這個角色顯得更完整,也更能交代她的背景。從她的家庭她過去的友誼和她所選擇的職業給她的影響......引導讀者去體會她的心情跟轉折。

一般的生活中,其實是很難有這種機會了解一個人的。其中所帶來兩個問題是---
>>  如果我們對一個人多一點了解,是不是可以對她多一點理解
>>  如果我們不了解一個人,是不是可以相信她所選擇的已經是成熟而理智的決定

第二個問題好像比第一個難,因為連身邊的摯親好友都不能保證完完全全相信你的每一個決定,這也是為什麼跟爸媽出櫃這麼的難了吧。但說到這部份,柔伊的母親的話每次都非常催淚:

如果妳說妳是素食者,我不會就此不吃肉,但是我會為妳爭取不吃肉的權利。如果妳說妳要當修女,我沒辦法承諾我一定會受洗,但是我會去讀聖經,如此一來,我才能和妳討論。......


看完之後我非常非常希望台灣本土也可以有更多這一類作品,因為它雖然是小說作品卻把同志的社會處境跟辛苦寫得再真實不過。

極多數同志尤其是女同志在社會上是隱形的,(看到柔伊跟凡妮莎在電梯口自動彈開一人寬的時候,妳也笑了嗎?) 不一定懂得爭取權益,可能也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待爭取的權益。

或許妳只是覺得自己只是剛好愛上一個同性,但也只想要和她過一生,不想要什麼標籤,
可是就那麼現實,如果沒有標籤,妳可能連同志這個名字都不是,
或是,他們終於承認了妳的婚姻,而這場婚姻的認真性卻飽受懷疑,
然後......妳生養小孩的能力也會瞬間消失......


《凡妮莎的妻子》是一個可以讓同志充滿勇氣的故事,比常常被放大報導的同志情殺新聞更能傳達完整中年後同志的真實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