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台灣今與昔


國內外學生們都紛紛出聲表示反財團切割新聞自由,11/27日支持「我是學生,我反旺中,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學生們集結夜宿行政院

   

時間:2012年11月27日
發起者:學生
事件:壹傳媒交易案
訴求:提出保衛新聞自由四大訴求
「政府勿裝死、嚴審併購案」、「反媒體壟斷、要立法」、「反中國因素干預、要
政府表態」以及「力保新聞自主、聲援壹傳媒工會」。


◎評論懶人包:

2012.11.16 台灣來鴻:三大豪門連手入主媒體
"在二十年前出版「解構廣電媒體」,批評當時黨政軍控制言論自由的澄社說,在二十年後的今天台灣媒體面臨了更可怕的黑手,以經濟利益作籌碼,直接間接利用少數財閥當媒體買辦,以更細緻手法閹割台灣媒體自主,進而異化台灣民主自由。"

2012.11.27 新頭殼  聲援學生媒改 民主平台: 政府應把關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為此發表聲明表示,新聞自由必須和商業自由以及財產自由相區別,特別是,不能被商業自由或財產自由所取代。否則,上述「公共部門」淪為私人工具的後果就會發生。國家有義務維持媒體事業的公共性,包括有義務防止媒體市場被壟斷。「規模化媒體」帶來政治意見的排除,往往就是弱勢者利益的排除,不僅傷害民主政治的意見競爭,更可能傷害人權,製造不公義。"

2012.11.27 Nownews 壹傳媒交易簽約 媒改社:反媒體壟斷無法依賴老闆良知
"媒體改造學社聲明全文如下:
壹傳媒集團易主一案,新舊資方預定於今日簽約。由於包括旺中集團蔡衍明先生、台塑集團王文淵先生、以及中信金集團辜仲諒先生的新資方入主,將導致媒體所有權集中、傷害新聞工作權益與言論自由等問題,引發壹集團工會、學生、學術界、公民團體的抗議。此次壹傳媒併購案政經黑手的再介入,均讓社會心驚於台灣新聞媒體之脆弱與體質之不健全,而在媒體所有權遞嬗過程中,台灣的民主也越來越風雨飄搖。
本社全力支持壹集團工會、傳播學生鬥陣、與青年反巨獸聯盟等團體要求政府嚴審此一媒體併購案、確保新聞自主等訴求。歷史經驗顯示,維護保障台灣的新聞民主自由無法依賴
企業老闆的個人良知,或純粹訴諸新聞市場競爭機制的有效與否。因此,我們主張,為了維護公民言論自由,必須反對財團壟斷媒體,並透過以下兩個方式來「制衡」商業力量對新聞自由的傷害:
(一)外部制衡:
政府必須協助打造低營利、非營利以及專業新聞工作者的新聞系統,以制衡商營新聞媒介對意見市場之扭曲,維護新聞言論的多元民主。對於具有市場優勢地位的商營媒體及內容營運商,包括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電信業者、網路業者(如入口網站等)、以及市佔率極高之少數媒體集團,政府應課徵「特許費」,專款專用於傳播內容的提升。具體作法例如設立「新聞多元化基金」與「影視基金」,以鼓勵非主流新聞媒體的多元言論(包括地方性、多樣性、非營利、及員工持有的媒體等)、及投資優質的內容製作產業,配合擴大公共媒體的作法制衡趨於一元化的商營媒體。
(二)內部制衡:
新聞自由並非為媒體資本家所壟斷控制,而是賦予新聞工作者與全體公民的一項權利。因此
國家必須維護新聞媒體工作者的獨立自主,並協助公民團體監督媒體。具體作法例如要求資方與媒體工會簽訂團體協約、保障勞動權益與自主權,或者鼓勵資方將所有權「公益信託」、確立專業經營,以及要求媒體設立公民參與的自律機制等,從媒體內部制衡商業力量、確保言論的自主與多元。"

2012.11.28 公民新聞平台 反媒體壟斷 要求公平正義
"媒體壟斷究竟是什麼,許多民眾內心都有疑問,美國學者貝迪金(Ben Bagdikian)曾表示,當注重紀律、服從及效率等經營理念的企業集團介入媒體後,會對於強調民主、自由與專業的媒體產生衝擊與挑戰,而這些集團的介入有可能會導致媒體趨向商業化、對言論的打壓,在報導上會因為利益關係,而有所偏頗,對於閱聽眾的認知就會有很大的影響力。
媒體集團化真的很糟嗎?其實並不盡然,有國外研究指出,媒體壟斷可以使各部門有更多資金,節目品質相對就能提升,也有多餘心力做事創意發想,只是以電視系統業者為例,當不需改變即可賺取相當多資金時,企業主是否會願意多花錢去做有風險的改變?若不做改變,也許將會對媒體市場及內容多元性造成衝擊。"
2012.11.28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完成簽約
"因台灣法律規定經營金融業的中信金辜家跨業持股不得超過20%而加入的兩個新買家,分別是在台灣經營保險及殯葬業財團的李泰宏與李世聰,兩人都以個人投資名義加入

這些合伙買家未來的對壹傳媒平面媒體股份將以台塑王家的34%居首,旺中集團蔡家持股32%居次,中信金辜家持有20%,李世聰持有14%。
對壹傳媒的電視媒體持股也以台塑王家的34%居首,旺中集團原來的32%股份則由李泰宏取代持有,中信金辜家及李世聰持股比例則與平面媒體部份相同。"

2012.11.29 中央廣播電台 媒體併購公聽會 一面倒反蔡衍明買壹傳媒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則哽咽的表示,蔡衍明的旺中集團,已經是跨媒體巨獸,若再併壹傳媒集團後,將會變成台灣擁有上、中、下游垂直、水平的跨媒體巨無霸怪獸。鄭秀玲說:『(原音)我們站出來主要的目的是為我們的下一代,民主的發展以及新聞的自由,以及專業的自主。我們接下來要問的是,蔡衍明他目前已經有了旺中集團,是跨媒體的巨獸,他再來買壹傳媒集團之後,他將會變成我國跨媒體的巨無霸怪獸。』"








   看過《女朋友男朋友》的人, 不曉得有沒有覺得這景象有點眼熟? (參考影評)


時間:1980年代
發起者:學生

事件:野百合運動,又稱三月學運

訴求:「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

參考台灣大百科


◎朵拉拉讀新聞:

事隔三十年,學生族群再度大力站起來勇敢反對種種不平,從新聞到國光石化到美麗歡灣等,也表示世代轉變、權利轉變、每個世代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政治民主到新聞民主,學生的大無畏革命請願都佔了很重要的力量,是故請名嘴們不要再把草莓標籤貼在不同世代的年青人身上而忽略青年的價值。

人民意識到權利被剝奪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意識,民主政治只是換另外一種方式集中特權在少數人身上,而那些蒸發的權力也會帶走其他現在所擁有的,像冷水煮青蛙一樣。

「惡人得逞的唯一途徑,就是其他人的旁觀」
在有良的獨立媒體出現前,升斗小民們,請利用新媒體的力量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吧。








拉子百業


什麼時候才可以看到某雜誌推出N大(20.30~100...)素人(踢?)之職業側寫
匿名專訪側拍等等...

(心中呼喊)


















上圖為示意用 網路轉載 僅供參考

圖片來源: http://holiday.nyc.gov.tw/2011taiwantrekker/photoList.asp?UID=397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肥胖歧視/嫌愛黛兒胖 拉格斐被逼說sorry

歧視肥胖女性的男性, 小心以後禿頭 (咦?)

肥胖歧視/嫌愛黛兒胖 拉格斐被逼說sorry

本報記者林以君、梁玉芳


天后愛黛兒(中)說音樂才華比贅肉更重要。
張惠妹(右)發福被訕笑,只得說是「有點水腫」。
女神卡卡(左)暴肥遭毒舌批評,她火大回應「愛黛兒比我胖」。 

圖/路透資料照片、摘自阿妹微博、達志影像



獲得無數歌迷崇拜及獎座的英國女歌手愛黛兒、美國女神卡卡,及台灣歌手張惠妹近日有共同遭遇:外界關注的不只是她們依舊美好、甚至更好的歌藝,而是她們過粗的大腿、飆高的體重。

體重曾破百的愛黛兒被時尚教主拉格斐嘲笑,聲如天籟「就是胖了點」;黑色網襪緊繃大腿的女神卡卡,被諷披著的生肉都長到身上;毒舌者要阿妹抽脂,經紀人只得緩頰「她有點水腫」。

胖即丑角?贅肉比才華刺眼

肥胖,為她們招來訕笑。體重數比獎牌數似乎重要得多。站上舞台,贅肉比才華更顯眼?肥胖者常在職場、情場失利;在戲劇中,胖子只能是丑角。磅秤指數似乎代表了能力、毅力;懶、好吃、意志力薄弱,常成了肥胖者甩不掉的標籤。

這是個對體重斤斤計較的社會。但我們又常以為開開胖子玩笑「有什麼關係?」於是,「大箍呆」、「恐龍妹」、「死胖子」,成為親暱招呼,理所當然地覺得肥胖者就該「心寬」地接受。

體重破百:笑胖比笑跛腳多

前立法委員王榮璋撐雙枴、體重常幾乎要破百,他說,「被笑『跛腳仔』的次數還沒有被笑『死胖子』的次數多,」因為社會對「身障歧視」已有自覺,對「肥胖歧視」尚在萌芽。他和重量級朋友常笑說要籌組「全國肥胖者聯盟」,簡稱「全肥聯」,鼓吹肥胖人權。

並非人人都能自嘲。精神科醫師陳豐偉撰文呼籲:「不要嘲笑小胖妹」,因為在他的看診生涯中,發現對兒童體態的嘲笑,會造成較低的自尊、自貶,甚至是危及生命的飲食失調症。

社會壓力!管她胖不管他禿

陳豐偉指出:「診間偶爾會出現年輕女孩,訴說無法控制的暴食與催吐。她們會一次吞下讓人瞠目結舌的飯量,然後用手或湯匙引發嘔吐。」

當你我習慣性地以體重評論人的健康、能力與價值,對大尺碼(Plus Size)族群已形成社會壓力。我們不會因為誰有心臟病、關節炎歧視他們,但我們常會因為對方體重心存輕蔑。

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說:「健康是多面向的,我們不應該『跨界』去批判肥胖。」她也說:「我們不會因為男人禿頭而嘲笑他、說他找不到工作。我們卻會嘲笑女人肥胖。」

少件制服…打工機會全飛了

張錦華的研究曾深度訪談減肥者,有女生到補習班應徵受挫,只因補習班認為「學生喜歡看瘦的老師」。張錦華說,對大號身材的貶抑,已嚴重到「連工作權都受影響」。也有學生說,速食店制服沒有大尺碼,害他連打工機會都飛了。

十年前在「減重糾察隊」出現在實踐大學校園、圍堵大尺碼同學時,張錦華曾寫下,「我們會不會糾舉近視眼?」如果不會要求近視眼注意眼睛保養,憑什麼糾舉「較大體型」?

纖瘦美人?別為體型貼標籤

陳豐偉認為,減少大眾文化過度崇尚纖瘦,在現代社會已不可行,「總不可能禁止林志玲上電視」;能做的是尊重天生的體質,建立多元審美觀。當社會崇尚纖瘦,甚至對肥胖貼上負面標籤時,陳豐偉說:「我們只能選擇不要當幫兇。」

卡爾拉格斐後來為了嘲笑愛黛兒胖,出面道歉。那是因為西方輿論已體認「肥胖歧視」存在。我們需要有更多的愛黛兒,對嘲笑有自覺地說,寧可胖卻能唱出天籟,也不要身材削瘦卻出爛專輯,「我的人生目標就是永遠不要成為瘦子」。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426&pno=0

Let go.


勇敢一點,將無話可說的只見過幾次面的人列入fb靜止戶吧,其實你/妳的猶豫只是捨不得,但也早就不知道那些N年前加的人在幹什麼了不是嗎 ?
(或者可以費心一點,把交際圈切割再切割成"可見面"與"不可見面")

每個人都會屬於很多小圈圈跟大圈圈,
清楚界線在哪,是為了維護自己優雅誠實而不浮濫的人際關係。


188公分酷女郎 反串男模走秀

蘋果日報
2012年11月25日


凱西(左圖)扮起男模(右圖),絲毫不輸真男人。翻攝網路

【陳家齊╱綜合外電報導】許多陰柔男子美得勝過女人,掀起「男身女模」風潮,如今時尚圈也出現「女身男模」。法國出生的紐約藝術家凱西雷格勒最近被簽下,成為專門穿男裝走秀的女性第一人,188公分高的她穿起男裝,不輸其他男模。

凱西雷格勒(Casey Legler)是臨時被她的攝影師朋友拉去,與內衣女模坎蒂絲合照,結果被紐約福特模特兒經紀公司相中,簽約擔任「男模」。

「分男女太局限」

凱西近日接受《時代》(TIME)雜誌訪問時說:「我們常對自己是男是女有一套特定見解,這有時反而太局限。如果我們不會因穿褲或穿裙,就認定這人是男是女,那會是很棒的狀況。」
目前當紅的男兒身「女模」是塞爾維亞裔的佩基奇(Andrej Pejic),他穿女裝走秀,妖豔勝過眾女子。

張小燕:沒有感動的能力,就沒有幸福





轉貼自姊妹淘


文/蕭富元

我訪問過張曼娟,她說,「我常常在最幸福的時候,覺得最恐慌,因為我怕幸福一下子就不見了。」這句話我印象深刻。我想最可怕的是,你最幸福的時候,恐怕還不知道此時此刻可能是最幸福,還拚命抱怨。



得獎可能就要走下坡很多人以為我得獎很幸福,但我從小就有個感覺,節目得獎可能就要走下坡了。所以,我特別珍惜存在的每個時刻。每一天,我只要進了我家車庫,走上樓,狗狗一舔我,打開電視,就很幸福了。我看到好電影,也覺得很幸福。這是我能幹這一行的優點,我很能感受每個人精心創作所要傳達的感受。

像現在聽的Adele(此時放的音樂是艾黛兒的《Don’t You Remember》),我買她的DVD回來,把家裡的燈關掉,就好像在現場一樣,很能洗滌煩亂的心。我很喜歡這些小小的感動、大大的感動。

我一直覺得,能夠在心中有感動,是很重要的能力,沒有感動,就沒有幸福。現在的孩子,要讓他們懂得感覺、感動、感觸,去touch,才會有幸福感。我們不該不知福,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人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為什麼不能在有的時候,就很珍惜?

當我先生告訴我他得癌症的時候,我記得我看著窗外,腦子裡想到我的好日子沒有了。因為要開始治療,就算醫好,也會害怕復發,永遠處在恐慌中。



最受傷的是對我好的人我和我先生感情很好,他住院的時候,我四個月沒有走出台大,都住在醫院裡面。他走了以後,我記得我走出醫院,朋友送我上車,我說,「我要幹嘛?我回家幹嘛?」大家都哭了,我沒有掉眼淚,我哭不出來。當時我媽非常不放心,所有的人都怕我發生什麼事情。

後來我想,我如果不好好過日子,最受傷的是對我最好的人。我那時多想著別人,很快就回公司、做唱片,接了「小燕有約」的節目。只有在電視上出現,大家才會覺得我沒有問題了。

我讓自己的生活回到軌道上,所以得到最大救贖的是我自己,因為很多人在痛苦中走不出來,很難打開那個結。現在覺得,想吃什麼就去吃什麼,想買雙小鞋就買雙小鞋,這都是小小的滿足和幸福。

前幾天,我和朋友就在app上,相約去永康街一日遊。下午吃東西,買些小飾品,坐在咖啡館吃提拉米蘇,在街上看人,就覺得很幸福。

我擔不擔心錢?每個人擔心錢的標準不一樣。你說我不擔心錢嗎?唱片公司還在賠錢。你覺得郭台銘不擔心錢嗎?他擔心的可能是以億計算的。這樣看,他缺的錢不是我們能想像的。每個人需要錢的壓力和分量,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找能讓你幸福的事情。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沒有人該給你快樂。你要付出,才會有成果。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http://www.babyou.com/index.php?do=news&locid=103&id=11995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中國同性戀志願者街頭遊行呼消除歧視



時間: 2012-11-24 12:36| 來源: 搜狐|查看: 3974| 評論: 1 發表評論

中國同性戀志願者街頭遊行呼消除歧視
摘要: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並在街頭邀請市民簽名、合影,為爭取同性戀者權益,期待對於同性戀群體消除歧視。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並在街頭邀請市民簽名、合影,為爭取同性戀者權益,期待對於同性戀群體消除歧視。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遊行者舉著“我是同性戀”的標語。



11月24日下午,遊行者身穿黃色、白色衣服,手持象徵同性戀者的彩虹旗幟,從南湖大市場出發,向長沙火車站五一大道向市民市民發放同性戀反歧視資料、旗幟,向市民贈送禮品,並邀請市民在反歧視橫幅上簽名合影。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並在街頭邀請市民簽名、合影,為爭取同性戀者權益,期待對於同性戀群體消除歧視。



有同性戀者說,曾經被同事揶揄,感到不快。亦有人指,有同性戀的老師和社工,不獲晉陞,認為並不公平。更有同性戀者表示,希望爭取同性婚姻合法化。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並在街頭邀請市民簽名、合影,為爭取同性戀者權益,期待對於同性戀群體消除歧視。



  此次遊行活動組織者,同愛志願者網站發起人小寒表示,因為生活中許多同性戀都受到了社會過多地歧視,他們想通過這個活動,呼籲社會消除對於他們的歧視。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並在街頭邀請市民簽名、合影,為爭取同性戀者權益,期待對於同性戀群體消除歧視。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並在街頭邀請市民簽名、合影,為爭取同性戀者權益,期待對於同性戀群體消除歧視。據沿途的一些市民所說,雖然自己不是同性戀者,但認為這些人士不應受到歧視。



11月24日下午,長沙30余名同性戀志願者發起遊行,並在街頭邀請市民簽名、合影,為爭取同性戀者權益,期待對於同性戀群體消除歧視。

資料來源:
http://gate.sinovision.net:82/gate/big5/news.sinovision.net/portal.php?mod=view&aid=236732&page=1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愛上 Google+ 的 5 + 1 個理由

朵拉拉旁白>>> 如果大家都來加入Google+我們是不是可以宅在一起開視訊電影趴?


轉貼自這裡


Lawrence Lin 六月 30, 2011



(image credit: Inside)


最近引發網路與媒體最多討論、報導的消息,想必是搜尋引擎巨人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這個號稱 Facebook 殺手、讓 Google 在社群網站這個近年來兵家必爭之地佔有一席之地的祕密武器。Inside另篇文章Google+測試版 開箱文,谷歌牌社群網站!目前有頗高的人氣,顯然大家對於這個訊息有一定的關注程度。


Google 已經很久沒有推出令人那麼興奮的服務了,而且事實上本來我對於這個所謂 Google 推出的社群服務是興趣缺缺的,尤其是曾經使用過 Google Wave、 Google Buzz 這兩個本來被 Google 寄予厚望但顯然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產品之後,對於 Google 的大格局社交戰略服務,我幾乎是不敢抱持任何期望,甚至在我今天初次試用 Google+ 之後,我就直接將瀏覽器分頁關掉,覺得:不就是個 Google 版 Facebook 嘛!

但顯然如果只是這樣,就不會有這篇文章了。讓我再度打開 Google+ 的主要原因是我在登入 Google+ 的同時也在我的 HTC Desire HD 手機上安裝了 Google+,結果一打開發現介面還真是漂亮,而且實際使用起來,每個功能都簡單俐落,發佈訊息、上傳照片、打卡(check in)的功能都很棒,沒有多餘的雜音與不必要的功能,而且還有一個我認為真是天才的功能(容後詳述),於是我就再次登入了 Google+ 逛逛。

也是因為接下來的用心體驗與實驗,才有這篇文章,換句話說,這是一篇充滿個人觀點的文章,如果你正在考慮要不要用 Google+ ,或許這篇文章會有點幫助。而且,我不認為這個新服務是 Facebook 的替代品,你顯然是可以兩邊都用,作為不同用途的。



1. 簡單直覺的隱私權控制




過去我對於隱私權的控制並不是非常在意,但隨著 Facebook 上好友數量的成長,我又沒辦法有效的控制不同熟識程度的朋友能看到什麼樣的訊息時,我就漸漸開始在乎所謂的隱私權了。儘管Facebook在發佈訊息的介面上,可以讓你設定是朋友、朋友的朋友、同個網路還是自訂可視名單可以看到訊息,但使用起來就不是那麼方便、直接。

此外,Facebook雖然有好友名單的功能,但這也僅限於瀏覽,你在發佈訊息時的隱私權控制居然不能以好友名單為基礎必須以相對複雜的方式來進行設定(updated at 7/2,感謝網友告知,Facebook發佈訊息的時候能以好友名單為單位進行限制,輸入可視名單的時候可以輸入人或是好友名單的名稱),這實在是非常可惜(更別說Facebook好友名單目前躲在很難點選的按鈕裡面)。

沒想到,Google+ 實踐了這樣的功能,而且以非常簡單直覺、很好的體驗、優雅的達成了這個目的。

在Google+裡面,你可以將所有的朋友、網友、不認識的人放在不同的 Circle 裡面(如上圖左方),透過這個列表,你可以迅速的瀏覽在不同圈子裡面的朋友們最近發佈的訊息,如果你想要分享訊息、連結、影片或是照片在這個圈子裡面,畫面上面的發佈欄位預設就是只發佈給這個圈子的。

同時,你也可以選擇將訊息同時發給更多不同圈子的朋友,甚至是直接設定為公開訊息。

這樣的設計,讓我可以不用再擔心不同熟識程度的朋友們是不是都看到同樣的訊息,你可以有效率、有系統的區隔出不同的訊息要發佈給哪些不同的人。例如想罵老闆,就在同學的圈子罵;或是像圖中的案例,可以把想追但追不到的女生、正在追的女生、追過但是已經被拒絕的女生都區隔開來,搭配社群媒體時代,如何追比你宅的可愛女生?一文來關心你想追的宅女們(誤)。



2. 整合 Google 旗下其他服務



我今天在 Twitter 上有感而發的說:(我的 Twitter @deduce

Google+ 只是 Google 做社群的入口,實際上 Google 要做的是全面化的 social,在Google Reader、行事曆、Gmail、搜尋結果裡面都整合了 social 的功能與訊息

後來另外又想到:

Facebook創辦人曾經說: "We Are Building A Web Where The Default Is Social",現在Google顯然也轉換心態, 讓某些產品預設就有 Social 的概念與功能了。

如果你是個 Google 產品的重度使用者,每天依賴Gmail、Google Search、Gtalk、Google Docs、Google Reader等等服務,在這些服務當中,你現在都可以直接在右上角的訊息框隨時隨地的發出 Google+ 的訊息或是分享連結網址,也可以即時的收到來自 Google+ 上的即時訊息通知並且即時給予回應。

Facebook的作法是打造一個預設就是 Social 的 Web 環境,而現在 Google 則是努力讓旗下的某些產品也開始更加的 Social,例如 Google+1 、服務導覽列、搜尋結果的呈現等等。

如果你不是 Google 服務的重度使用者,也未曾考慮使用 Google+,那麼 Google 目前的作法則是有機會讓你有意無意的接觸到社交化後的產品,例如社交化的搜尋結果,有一天或許你就有機會不小心踏入了 Google+,或是你只是單純的透過 Google+1 或點擊 Google 的搜尋結果,這些行為都有助於 Google 持續改善產品,或是給你更好的搜尋結果,這些小小的行為,也都是 Google 社交化的一環。



3. (目前)沒有惱人的遊戲或是雜七雜八的Apps

Google+ 另一個好處就是(目前)沒有惱人的遊戲或是雜七雜八的各種應用程式,像是心理測驗、成份分析機來造成各種干擾,上面有的就是各種你的朋友們正在分享的資訊、討論以及他們的生活點滴。在 Twitter 上有一位前輩就這麼說:



沒有遊戲,沒有心理測驗,就是好的社交平台

我非常認同,真正的社交,如果你是在關心你的朋友,那麼他的內心話、他最近的生活、最近去玩的地方、最近在看的新聞、電影,才是重點不是嗎?

當然,朋友們要一起玩遊戲也是很重要的,Facebook 上的小遊戲有其價值所在,但既然是所謂社交平台,重點應該就不會僅止於玩遊戲吧?而且,朋友們要一起玩遊戲的話,像我都是打星海爭霸,又可以一起培養默契、一起殺時間,又可以一起累積經驗值、創造成就感,不是更棒嗎?

不可否認,Facebook 的開放平台造就了許多成功的服務與公司,也的確有許多功能、應用程式是非常實用的,但如何避免濫用、雜訊氾濫其實是個很大的挑戰,目前 Google+ 也還沒提供 API,或許所謂的開放,在這個社群媒體的戰場上來說,有限度的開放或許才是比較好的?




4. Instant Upload 即時上傳、同步手機相簿



我自己是 HTC Desire HD 的使用者,Google+ 這麼重要的服務,顯然也推出了重量級的行動應用來提供更棒的全面服務與使用體驗,同時也為 Google+ 這個產品凝聚更強大的力量。

安裝了 Google+ 之後,進入應用程式並登入帳戶後,會問你要不要啟用 Instant Upload 的功能,只要你開啟了這個功能,往後你每次用手機拍照,照片就會自動上傳到 Google+,換句話說Google+就是你的iCloud 無限容量雲端磁碟,你可以拼命的上傳照片,而且步驟超級簡單的:你只要一直拍照就好,連選擇、確定上傳的訊息都沒有。



那麼你會擔心,有些照片不想給朋友看怎麼辦?沒問題的,自動上傳的照片並不會自動發佈,從上面這張圖片裡面,你可以注意到相機圖示旁邊有個數字"1″,這代表著 Instant Upload 自動幫你上傳的照片有一張,你可以在外面拍完照片,回家用電腦、方便打字的時候,再迅速的將這張照片挑出來發佈、與朋友們分享。

當然,如果你想要在手機上即時發佈,也是可以的,體驗就跟現在的 Facebook App 都一樣,但 Google+ 硬是多走了一步,我個人認為是滿不錯的,還幫我省掉了手動備份的工作。




5. Google 手機上也可群聊

安裝了 Google+ for Android 之後,你的 Android 手機實際上會多出兩個應用程式:

Google+

Huddle

其中,Huddle 就是群聊、群組簡訊的應用程式。群組聊天、群組簡訊似乎真的很紅,目前已經非常知名的App包括 WhatsApp,蘋果的 iOS 5 上市後即將斷掉 WhatsApp 生路而推出的 iMessage ,以及前陣子 inside 介紹過的親愛的,我們真的很愛聊天 – 韓國“Kakao Talk”的發達之路等等,沒想到現在Google也推出了 Huddle 要出來跟蘋果聯手一起幹掉 WhatsApp 一起爭奪群聊戰場以及電信業者既有的簡訊市場大餅。

目前比較可惜的是 Google+ 顯然只有 Android app,想要跟 iMessage 競爭可能還要花點時間,但是別忘了,Android手機現在全球每天開通 50 萬支,Google想透過智慧型手機市場來撼動 Facebook 的網站地位的話,是不容小覷的。

5+1. 而且!善用了HTML5做出了超棒的問題回報系統

Google 不虧是 Google,先看看底下這張圖片:



你可以注意到,點選右下角的意見回饋之後,你可以利用這個工具將畫面上某些區塊變成黑色的、想要特別強調的重點則可以特別框起來,這麼卓越的產品配上這麼卓越的問題回報介面,只能說是高招!佩服佩服!

所以呢?

我認為 Google+ 在產品設計、使用者體驗設計上做到非常非常的好,介面上也注入了許多巧思讓使用起來更加順手、流暢(例如在右上角的訊息通知,居然可以用方向鍵上下左右來瀏覽;編輯 Circles 時的介面也非常非常的棒,你可以試試看刪除一個 Circle 看看,刪除 Circle 的動畫效果也很棒)。

Hangout 的功能也非常棒,可以讓一群宅宅一起聊視訊,或是一起看同一個 Youtube 影片。在與 Picasa 相簿的整合以及實際看照片的體驗與速度也都超級棒(看無名小站或是 Facebook 相簿的速度都比不上,更別說 Flickr 了)。

不過,這樣的產品,到底在接下來有沒有機會持續的成長,並且名符其實的讓這幾天大家的關注維持下去,變成一個大家會持續使用的服務,實在是個大問號。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今天看到有人在 Google+ 裡面提出的問題: Google+ 會不會影響到 Plurk(噗浪)呢?不曉得你的看法如何?

最後,自己打個廣告,歡迎來 Follow 我的 Google+ 以及 Twitter:

https://plus.google.com/116503978652590475321/posts

http://twitter.com/deduce




如果你還沒收到Google+邀請,也歡迎留言,一旦 Google 重新開放邀請,我會盡我所能邀請你加入的!



IBM 在世界打造「聰明城市」,台灣屏東名列其中!









IBM 在世界打造「聰明城市」,台灣屏東名列其中!

[ 創新與應用 ]
於 2012-11-19 11:52:59 發布
Tags :IBM創新城市智慧城市


關於作者
Pan





先有一個認知:分析趨勢並用新思維面對,是一種創新精神,而這樣的創新精神是讓事情更好的關鍵。

有這個認知以後,思考一下,像美國這種創新精神發展遠勝台灣的國家,我們有可能將他們「有用的」創新精神平移過來用嗎?
在全球組創新小組,IBM 要讓城市變更好

至少 IBM 相信是可以的。他們從 2010 年開始執行 Smarter Cities Challenge 計畫,運用專業顧問群(如數據科學家、工程師等)組成的跨界創新小組,在各個全球選定的城市貢獻他們所具備的「創新精神」──目的是為了使城市更好。

他們的方式是:該城市選定一個主題,接著「創新精神」團隊跟著該城市的領導者一起工作 3 個星期,當中提供能讓城市更有效率或智慧化的建議給城市領導者,再讓城市領導者運用本身具備的權力造成改變。
2013 年入選的城市出爐,台灣 1 個城市上榜

台灣在這個計畫中也佔有一席之地,2012 年「新北市」獲選成為臺灣第 1 個執行該計畫的城市,選定的主題是Public safety。而在 IBM 11 月 15 日公佈的 2013 年入選城市名單中,共有 31 個分別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城市上榜,其中也包含台灣一座城市,但答案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屏東縣」。

在目前還不清楚屏東縣政府和 IBM 的具體合作的內容之下,我們只能從 Smarter Cities Challenge 計畫挑選合作城市的準則:「該城市有特定目標,且有志於應用創新去改變」來猜想,屏東縣長曹啟鴻應該準備了一盤大菜要給縣民了。

這樣:「既有創新精神」→「找到需要創新精神幫助的事物」→「團隊進入幫助創新」的模式,或許能為未來帶來新的可能性,讓先進國家的創新能量能直接幫助其他國家。

這當中或許會有「因為是 IBM,所以才能做到」、「Smarter Cities Challenge 計畫是在智慧城市概念下的產物」的種種懷疑,但看看台灣整體環境仍有這麼大的進步空間,如果能有更多這樣的模式在臺灣各處(尤其是政府)發生,大家的生活應該可以再更好一點吧!

(資料來源:VentureBeat;圖片來源:Kovis, CC Licensed)

"ice-men"生死之間

最近很喜愛的當代藝術作品

藝術家néle azevedo 用了上百尊迷你的冰雕小人,將他們妥善而有秩序的安坐在階梯上,
具體表現生與死之間分分秒秒的流逝。


展出的地點也很特別,在鐵達尼號受害者紀念活動的一項展出當中,策展人特別挑選了這項藝術作品,恰當的表現生與死之間的轉瞬概念。


拉長至一百年,每個痛苦的瞬間都天崩地裂,但是在藝術家的巧思下,竟然就把生死的議題穿透到數百只當中的平凡不過的一只悄悄融化的小冰人。


轉自




原文摘要:
"has sent designboom her latest work from her 'minimum monument' project, presented as part of the belfast
festival at queen's university in northern ireland.
the artwork is a collection of hundreds of carved 'ice-men', perched readily side by side on the steps of custom house in the city of belfast,
a carefully prepared intervention that slowly thawed under the heat of the day. the figures sit slouched, with legs dangling - an oddly charming set of characters"





the artwork is collection of hundreds of carved 'ice-men', perched readily side by side on the steps of custom house in the city of belfast

image © néle azevedo





the carefully prepared intervention that slowly thawed under the heat of the day

image © néle azevedo





the project was selected by the curator of the event as a tribute to titanic victims

image © néle azevedo





the figures sit slouched, with legs dangling - an oddly charming set of characters full of aloof charisma

image © néle azevedo





image © néle azevedo





image © néle azevedo




買了吃到飽卻吃不飽,去找系統商算帳而不是消費者了吃到飽卻吃不飽,去找系統商算帳而不是消費者







[ 媒體與商務 ]
於 2012-11-15 12:54:42 發布
Tags :NCC上網費率行動上網

關於作者
郎勝衣








最近行動網路吃到飽是否該取消吵地很激烈,趁大家正在注意這個新聞的時候,再度提我的建議出來讓大家思考。
我去年 7 月提出廣設 Wi-Fi、降低用量少用戶費用等方式,部分電信廠商採用了,但禁止負荷超載電信廠商停收客戶這件事,似乎連立委、消基會、NCC 都沒考慮;不過我覺得這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上網吃到飽議題,至今仍在使用者行為還有技術限制上打轉,非常可笑

3G 剛實施時,沒有什麼殺手及應用能吸引客戶使用頻寬,所以提出上網吃到飽的產品,吸引行動族透過行動網路上網,業者還公然宣稱可以取代 ADSL。後來,iPhone 及 Android 等智慧手機亮相後,業者持續以手機觀看 YouTube、手機電視等線上影音服務做為噱頭。現在大家用上癮了,發現電信服務商基礎建設不足以負荷,竟然是回頭罵客戶濫用資源。

那是因為電信廠商一開始把資源賤售。就算是系統壅塞情況非常嚴重的去年,各電信廠商行動通訊上網吃到飽仍增加學生價方案搶奪市場,仍持續搭配小筆電銷售上網吃到飽。

一邊收客人錢、一邊罵客人濫用資源,真是個好生意,而且政府官員還會幫忙罵!
應該嚴格取締超載地基地台和系統業者

至於怎麼計算負荷超載,我的建議如下;

若一個基地台一個月裡面,有 10 天負載超過 80% 及以上的時間超過 3 小時,該基地台就該判定為超載。該區域超載的基地台超過 25%,就禁止該系統在該地區收取新的客戶,直到情況改善;區域大小可能依照行政區,或居民人口數設定。當然,這些數據、百分比等,NCC 專業人士可以再加以修正以滿足實際狀況。

為什麼要設立這樣的機制?最簡單的理由就是,系統服務商本來就應該提供足夠的基礎建設,系統超載就該禁止他們超收客戶,否則就會造成服務越爛毛利越高的情況。

NCC 從來沒有提供各種電信服務負載情況,一直放任電信服務商增加客戶,其實是非常失職的事,例如以前某網內通話免費的電信通話商,在晚上顛峰時間無法收、發話,但該電信公司當時仍持續吸收客戶。

對電信服務商而言,為了增加客源,這樣的機制會逼迫他們建設足夠的系統負載。如果建設到極致仍無法解決,就會去尋求各種技術提昇系統能力,再不行仍可調整產品規格與價位來達到利益最大化。

至於上網吃到飽該不該被取消?我反對 NCC 出來規範廠商賣怎樣的產品,請讓市場自己說話!


有了社群人數,然後呢


前陣子讀到一個新名詞叫「弱連結」,有興趣可以看這篇文章

引用如下:

『除了積極參與產生連結之外,《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也分析了能夠促成弱連結發生的一些特質—因為只有稀少的接觸機會,所以第一印象相當重要、因為缺乏長時間接觸,所以必須建立在高度的信任感與和諧上。這兩點也許會提醒一些因為網路的匿名性而不自覺發表激化言論的人注意,因為也許無形的也影響了你產生弱連結的機會。另外,保持對人的好奇、在沒有外在動機與利益的情況下,仍然願意採取行動把人們連結起來。也都是促成弱連結不斷發生的重要人格特質。

如果你的Facebook堅持只加真實生活裡的朋友、不了解微網誌的碎碎念有什麼意義、覺得寫部落格浪費時間,推薦你讀《超級關係—弱連結法則所爆發的強大社群力量》,你會發現這些看似花時間的網路社交,不只會為你,也會為整個世界,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機會與創新動力。』



大家都愛粉絲頁也都喜歡在社群上維繫關係,不過我想我們必需先學習的一個事實是。
社群是一群人,一群有各自想法的活生生的「人」。
即使社群的力量大到產生所謂影響力,但那影響力的產生還是日積月累,也可能一夕之間毀壞。

如果沒有認知到「人」的重要性而過度以為能操綜它,可能必需先跌的一個跤叫作:
一整個社群不等於一個可以被操綜的鋼鐵人。

一廂情願的熱情無法持續,
要使社群力延續下去,還是必需回到人性,是最基本但是也永無止盡的謙虛學習。

社群是一個生態池,讓你培養、繁殖、以及從它學習、
或是養成一小群跟隨者或是夥伴。

別指望每個社群的member都是眾口同聲。
但是假以時日,也許弱連結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有首歌叫[女人經痛時]

聽魏如萱唱

不曉得有百分之幾的女人,每個月
都會在心裡抓狂唱著喊著
「經痛到好想死」
然後又活過來

這就是為什麼有伏冒經痛飲這種東西

Sigur Ros

每場演唱會,每場舞台劇,當我走進場內的時候都在用力呼吸。伴隨著空氣吸入的是滿滿的感動。演場會不是商品,是一種體驗,關於這一點[錢買不到的東西]引用過一位歌手的話,他還真的說對了。

想成為怎樣的人
穿怎樣的衣服
聽怎樣的音樂
那些台上台下的
是些裝著哪些想法的人呢?

這個世界的確因為音樂而美好
少有其他東西不需要理由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2012



如果說馬雅的2012寓言成真,那麼今天就是世界末日2012/12/21的倒數前一個月。

昨天我還在怨恨為何世界末日是星期五,
不過如果末日將來,就乾脆翹班跟親愛的抱在一起吧上班的意義就不在打卡了。

這一輩子只要都順著自己的意思走,世界末日來臨前就一樣的呼吸著就好了吧。



明年報稅扶養多1人 免稅額多8.2萬

適用於同居的同志伴侶們,不要錯過喔!


明年報稅扶養多1人 免稅額多8.2萬2012/11/20
反年齡歧視 修正案三讀通過

【聯合晚報/記者張文馨/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天通過,所得稅法全面取消納稅人扶養親屬的年齡限制條件;有如對家有重擔、扶養家屬多者,在大雨中撐起一把傘。圖/聯合晚報提供

政府又釋出報稅利多,明年5月民眾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扶養對象將沒有年齡限制,凡身心障礙、無謀生能力或就學中的親屬,都可以被報列為扶養對象,每人每年有8.2萬元免稅額。



親屬或家屬符要件都可列扶養

立法院院會為了解決政府法令違反憲法爭議,上午三讀通過所得稅法第17條修正案,全面取消納稅人扶養親屬的年齡限制條件,未來包括同居人等其他親屬或家屬,只要符合在校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等要件,都可納入報稅扶養對象。

明年5月適用 估41萬人受惠

財政部表示,明年5月起報稅就可適用,預估有41萬人受惠,納稅義務人可增加支配所得約20億元,以適用12%稅率的家庭為例,每多扶養一名其他親屬,可減免稅捐9840元。




圖/聯合晚報提供

依民法規定,所謂「其他親屬」包括叔、伯、舅、姪、甥、媳、孫等。「家屬」定義指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也就是說,未來包括同居男女朋友、同志等非親屬關係的同居人,都可納入報稅扶養對象。



無謀生能力不包括非自願性失業

財政部表示,無謀生能力不包括非自願性失業,其他親屬如因非自願性失業受扶養,並不在減免範圍之列。

民國92年,民眾郭燕娥扶養70多歲中風母親、殘障大嫂及兩名未成年姪子,財政部將殘障大嫂剔除扶養,報稅後,她以年齡歧視提出釋憲。立法院通過修法後,她將可以適用申報殘障大嫂為扶養對象。

年齡限制 年底自動失效

民國100年12月30日公布的大法官釋字第694號解釋認定,年齡限制將影響納稅義務人扶養20歲到60歲間無謀生能力者的意願,影響弱勢族群的生存權利,和憲法第七條公平原則牴觸,宣告違憲,相關法令今年12月30日將自動失效。

全文網址:udn個人理財 - 稅務 - 節稅撇步 - 明年報稅扶養多1人 免稅額多8.2萬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sp?f_ART_ID=277744#ixzz2ClpzwNYD
Power By udn.com





最近晚上習慣性的入睡困難,不過也不到真的徹夜失眠,
應該說是很喜歡在睡前想一些無解的問題,而昨天想到問題是「嗜好」對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大概是上個星期,在拉板看到一篇有趣的徵伴文,
第一次看到用標點的方式(有點像104的工作條件must have)列出想要的人的特質到如此之詳細,看完的時候我和女友莞爾一笑,我記得我說「這比應徵工作還難吧?」(對不起我好壞)

應徵工作都還有造假的問題,可是,找女友這件事應該是假不了一輩子的吧!?
不過話說回來,為了另一半喜歡,而漸漸成為某一種類型的人還真是不少,
為了另一半喜歡而興趣越來越配合對方的人而漸漸失去自己優點的人更是不少。
這麼說起來如果有興趣是一個篩選條件,或許代表原PO在某種程度上希望那個準女友能夠心態成熟健康。

林夕的短篇散文《人情世故》,在某篇叫〈玩物誌〉的篇章裡討論興趣:
「志向倘若應該分為提高生活水平而立,不可以算是壞事,只是,假如從而立之年衝到不惑之年,途中無一可玩想玩之物,再高的生活水平,又有何樂趣而言。」林夕也引用林語堂的一句話「人無所癡難有所成」。我記得當時念到這段話往我頭上一擊─

我有像樣的興趣嗎? (看CSI算不算啊算不算啊???? XD)
問題是像樣的興趣是什麼呢?
自問自答的話,
喜歡看舞台劇,但不到劇評家的程度,
喜歡某些搖滾團體及風格類型,那也還不到可以自稱rocker的程度,
喜歡交朋友但總歸生活型態也還是十分居家,
喜歡旅遊但也還不到去過好多國家的程度,

話說回來,興趣絕對不是checking list或是一定要自居專家才算,
它讓你生活在柴米油鹽裡面找到一個有點像桃花源的小天地,
即使心情不好也不減低你對它的興趣,
重點是,與很多事不同,興趣通常是為自己而作,

因此它給予一個人能獨處而不無聊的能力。

很可惜社會跟教育習慣影響,從小將利益取向深植我們內心,
給了「不事生產 」一個汙名,也看扁了它的無形價值。


如果你也曾經被某些人的熱情所感動,讓我們一起從三十歲開始越活越年輕。

配一首背景歌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GxpDiD6Qgw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拒售亞洲漿紙APP相關產品。史泰博、家樂福積極行動響應綠色和平

新聞稿 - 2010-10-08

台北─亞洲漿紙APP破壞熱帶雨林,嚴重威脅印尼當地原住民以及瀕臨絕種生物,並且加速全球暖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在綠色和平的推動下,全球有多家企業抵制其森林破壞的惡行,而史泰博與家樂福等也在台灣加入企業抵制的行列。



史泰博公司(Staples Inc.,全球最大的辦公及文具零售連鎖企業)於2008年終止與亞洲漿紙APP的合約,認為亞洲漿紙APP「是對於本身品牌的巨大污點」。史泰博台灣分公司於2010年9月30日收到來自美國史泰博總公司通知『史泰博全球和綠色和平組織的共同簽署』,表示史泰博全球承諾停售亞洲漿紙APP之產品。史泰博 台灣分公司在獲得通知的當天,立即採取同步行動,將所有亞洲漿紙APP產品進行下架以行動支持保護熱帶雨林及地球永續的理念。

在台灣,家樂福於9月給了綠色和平一份正式信函,表明「基於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的企業精神」,拒絕與亞洲漿紙APP的業務往來,自有品牌商品也不採用亞洲漿紙APP的原料。頂好、屈臣氏等通路商也已陸續將亞洲漿紙APP的產品下架。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8、9月份分別發佈了《紙漿星球》與《紙猛於虎》調查報告,指出人工漿紙林及棕櫚油的迅速擴張直接導致了印尼熱帶雨林的過度 開發,威脅老虎、紅毛猩猩等瀕危物種及原住民的生存。報告強調亞洲漿紙APP與所屬的金光集團(Sinar Mas Group)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證據確鑿地揭露了亞洲漿紙APP破壞印尼包含老虎重要棲息地和泥炭地熱帶雨林的事實。亞洲漿紙APP目前在台灣市面販 售品牌包括倍舒柔(PASEO)、唯潔雅(VIRJOY)、優活(LiVi)等家用紙,以及PAPERON、Paperline、Sinar Spectra、IK Plus等影印紙。

綠色和平呼籲所有企業對社會大眾示範正面的環保訊息,制定對環境友善、永續性的採購方針,不銷售涉及森林破壞的產品,並承諾不採購和亞洲漿紙APP及所屬的金光集團有關的產品,直到他們同意不再砍伐天然森林,並且保護其林場中的泥炭地。

綠色和平森林專案主任許緯進指出:「全聯福利中心、松青、愛買等僅顧及商業利益,堅持繼續支持亞洲漿紙APP的毀林行為,顯然已被市場邊緣化。我們希望這 些業者能重視自己商業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負起社會責任,立即停售涉及森林破壞的產品,並制定永續性採購政策,確保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能夠遠離生態破壞。」

我們這世代最後的重大歧視

商業周刊 專欄部落格

哈佛之後的人生 / 我們這世代最後的重大歧視



撰文者:Joey Chung (鍾子偉)
我想著要怎麼寫這篇文章想了好幾天,擔心是否會太有爭議性,找來太多麻煩。想著怎樣建構我的論點最好,以及這篇特殊文章的架構。

畢竟,這次不是一篇單純分享我在香港的另一段對話,或是在上海考慮的商業議題,或是對於台灣或是亞洲讀者的意義。

兩週前,我和一位同性戀朋友吃晚餐。他通常非常樂觀,充滿能量和熱情,是那種在一天漫長工作之後你會很期待跟他吃晚餐的朋友,你知道他會很興奮跟你說笑話試著讓你振作點。

但他那天特別安靜且心情不好,我問他發生什麼事了。

他沒有說太多細節,但是重點是他開始感覺到來自他父母的巨大壓力,特別是他不知道自己兒子是gay的媽媽,一直要他趕快帶個女朋友回家,而最近他對於社會、家庭以及職場上對於gay的普遍的偏見和不公平歧視感覺很挫折。

「你可以為我寫篇專欄文章嗎?然後幫我們對社會解釋我們都是人,我們人生中想要的全都一樣,只是想被接納。」

我思索著怎樣寫這篇文章才是最好的方式,坐在我電腦前,開工、停止,然後又持續重寫。

我必須老實講,直到最近幾年,我並沒有花太多注意力在同性戀權益議題上。我並沒有反對,但是在那個時候,就我所知我沒有任何親近的朋友是gay,這個議題並沒有在生活中被討論那麼多,我也沒有主動去關注。

時間回到2008年,美國上次大選,哈佛的校園中。

在一個多半是民主黨傾向的校園慶祝歐巴馬當選總統後,我走回宿舍。我回到房間打開Facebook,那天晚上另外一個頭條新聞是加州8號提案通過,出乎許多人預料之外。8號提案是一個州憲法修正投票提案,要求禁止非異性戀情侶結婚,後來加州有52%投票者同意通過。

這很令人訝異的原因是,加州是一個出了名的、較為開放的州,如果一個比較開放的州都否決了,那這平等權利運動還有什麼機會呢?

我很驚訝,但沒有在這上面停留太久時間。幾秒鐘後,我看到我自己在商學院讀書會的一個同學(他是公開的gay)的牆上寫著:

「我不敢相信這發生在加州,我現在覺得是次等公民了。」

底下有一個回應,來自他在當兵的一位gay朋友說:

「我也是,我的國家基本上是在告訴我說我可以為捍衛自由和人權為我的國家死去,但我不夠好到享有同樣的自由和權利。」

在下面,另外我認識的另外一個同學寫到:

「我對這種開倒車的行為替你們兩為感到遺憾。我只能想像你們感受到的挫折和受傷,但這需要花上時間人們才會慢慢改變。這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剩下的最後重大社會不平等抗爭,而在我們生命最後,下個世代有天會覺得很疑惑,就像我們這代現在很疑惑給黑人同樣公民權利,這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不是很容易就能想像並且解決的嗎?」

我在這停了下來,想著那些句子代表什麼意思。突然間,只是被動的觀察顯得不是那麼正確了。這些是我的朋友,我的同學和我同情他們的處境,突然間,這整個運動和他們的臉、他們的情緒永遠的停駐在我的腦海裡。

邏輯上來說,這沒什麼好辯解的,這就是歧視。

你要怎樣為歧視辯解?我們在現代社會從小是怎樣被教導去評論一個人的?我們不應該用與生俱來的屬性來評斷一個人,而是由他選擇表現出來的個人特質來評論。幾乎所有現代社會輿論以及對於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定義都是來自這種想法,我們不應該由國家、性別、皮膚的顏色、外觀或任何不是他們選擇的特徵來評斷一個人。

生物上來說,已經證明了很多次,許多其他野生的哺乳類動物也都有同性戀的行為,所以這在自然界中絕對不是異常的行為。就像一個小孩出來是男或是女一樣,有些比例的人會是男同志、女同志或是其他。

而如果我們接受這個解釋,那我們藉著剝奪我們賦予其他公民的權利來評斷他們,就是歧視,跟歧視來自比較窮困國家或是皮膚比較深的種族歧視者一樣。

我們很迂迴地的說:你們沒有被百分百完全接受,你在我們國家和社會中是次等人。

但是,把這個討論想的更深一點,即便許多選擇愛上同性情人的人被非出生如此,但只要雙方都是出於自願且沒傷害到任何人,那又關別人什麼事?

他們的選擇、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自由、他們的事。

我們憑什麼去評斷別人的私事?而如果我們透過宗教的角度去攻擊他們,比如說在某些宗教基礎教義中,同性戀是不能被容忍的,但如果他們並沒有信仰你的宗教的話,這依然不關你的事。

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信仰,所以,我們是誰?有什麼資格用基於我們自己的信仰的行為去強迫套在別人身上?我們沒有權力去評論、排斥或是攻擊某人,只因為他們個人人生的選擇。從這個觀點,這也同樣是歧視。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gay,那就是你是gay。不管你是出生如此或是選擇要喜歡同性,我幹嘛要在意?我只在意你是不是個好人而已。

在8號提案要交付投票的時候,在美國深夜談話節目有個很有名的笑話:

「為什麼我們要阻擋gay結婚的權利?他們應該要跟異性戀情侶一樣,有同樣的權利享受婚後悲慘或是想自殺的生活才對!」

什麼是最常聽到反對同性戀婚禮的論點?

允許同性婚姻會摧毀婚姻的定義和各地的家庭。

真的?如何辦到?

邏輯上來說,這怎麼可能會發生?

同性情侶真的會闖入你家然後實際拆毀你的家庭?此外,如果你相信同性戀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的話,那為什麼你要擔心你家裡的任何人會被威脅?

有件事情我們必要承認,相較於在歐美已經進行好幾十年的平權運動,這類議題在亞洲和台灣很少被討論,整體來說對這類不公平議題在心態和接受度上,我們的社會依然相對落後。而做為心態應該要比較開放的年輕時代,真的是看我們要不要教導我們周圍的人,特別是那些較年長的一輩,來創造一個更公平,更開放的世界,只有如此,我們才會在國家和社會的層面上往前進步。

即便是從商業的角度,我們也要去適應。50年前,在辦公室中,或許每個人台灣人只見過台灣同事。20年前,偶而看到亞洲其他地方的同事大概也不會很訝異。10年前,我們在公司如果看到美國人或歐洲人以及其他亞洲人應該也不會想太多。而如果是以性別導向來說,同樣的趨勢也會發生,有天我們會不再畏縮或是在意是否一個同事或員工是gay,唯一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好壞,以及他工作上的價值。如果你日後想當經理人,這是你應該要記住的事實。

我很確定因為文化、家庭教育、宗教或是其他理由,許多人可能無法同意我目前為止所說的論點。

那沒問題,因為這就是活在現代開放民主社會的美妙之處。你有你的意見和看法,而其他人也有他們的想法。不是每個人都會同意其他人,但當我們在討論或是解釋我們的觀點時,我們並沒有用法律或是審判把我們的觀點或是行為強迫套在其他人上,強迫他們過我們想要他們過的生活。

活在開放民主社會最棒的事情是少數不需要去畏懼多數,對吧?

給我那天晚上的朋友,以及我們所有男同志、女同志、雙性、變性,以及隨便你想要怎樣的朋友。

你不是一個人,你並不孤單。

如同我朋友那天所說的:

這是現代最後一個重大不平等抗爭。

就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樣,讓我們希望這場對抗歧視的最後抗爭在台灣能夠成功的在我們這代結束。

(編者注:美國聯邦法院在2012年2月初宣布加州8號提案違憲
作者簡介_Joey 隱藏 ]
出生於台灣,在美國長大。12歲回到台灣,20歲出版第一本書,23歲於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門工作,24歲進入哈佛商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台灣人。25歲在紐約Ralph Lauren實習,26歲畢業。現年28歲,是中國三麗鷗總經理和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時常旅行於香港、台北、東京和美國之間,閒暇時刻喜歡寫作、運動和玩帆船。最新著作《記得你22歲的眼神》專欄輯已在八月三日出版。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php?id=2425&p=1

這個新聞是反對者的聲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下面一段---「遊行前的演講強調,多年來,因為害怕被指控仇視同性戀,民眾都逕自沉默沒有走上街頭。遊行人士並不阻止同性戀者的性愛或是養育他們的子女,而是抗議社會結構的改變。」

到這個程度,可以知道即使立場不同,至少法國社會的民主是成熟的,
不同的聲音彼此知道爭辨以及反對的限度所在。



反同性戀法案 法十城市大遊行


【中央社╱巴黎17日專電】
2012.11.18 09:10 am



美聯社
美聯社


為抗議內閣批准同性戀婚姻和收養的法案,成千上萬的法國民眾今天以「所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生的人」的名義,走上10個大城市的街頭遊行示威。

巴黎的遊行在Denfert-Rochereau廣場集合,遊行隊伍包括老中青各世代,超越宗教差異,要呈現反同性戀法案的人,並不僅局限於傳統保守者,「我們的動員是大眾化、政治中立、世俗的和自發的。

遊行前的演講強調,多年來,因為害怕被指控仇視同性戀,民眾都逕自沉默沒有走上街頭。遊行人士並不阻止同性戀者的性愛或是養育他們的子女,而是抗議社會結構的改變。

示威者都有相同的信念:政府「所有人的婚姻」法案涉及的「所有人平等」概念,將去除性別化以及父親、母親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何況,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民事婚姻的保障,是建構社會的基礎。

前參議院主席拉謝(Gerard Larcher)對中央社記者說,基本上不同意總統提出的同性戀法案,所以要求有關社會基本的家庭、親子關係、兒童權、生育藥物補助等所有問題的辯論。他強調,總統不能因為選舉贏了就為所欲為。

民眾表示,民法是社會的基礎,不應該讓父親和母親的字眼消失,遊行抗議的目的是為了要退回這一扭曲婚姻的法案。

法國內閣會議7日通過同性戀者享有建立婚姻關係和領養兒童的權利法案,法案不僅給予同性戀者新的權益,而且修改了所有人的權利,因為法案中要統統取消「父親」和「母親」等詞,而代之以「家長」。

這個法案明年1月將提交國會審議,反對這個法案的遊行明天將持續上街,並醞釀明年1月發起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美聯社


【2012/11/18 中央社】@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反同性戀法案 法十城市大遊行 | 國際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7506590.shtml#ixzz2CaBxQuNW
Power By udn.com

布拉德皮特捐62萬力挺同性戀婚姻

2012-11-01 19:54



布拉德-皮特(資料圖)


  新浪娛樂訊 據台灣媒體「蘋果日報」報道,為力挺同志婚姻合法化,好萊塢知名男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日前兌現諾言捐出10萬美元(折行人民幣約62.4萬人民幣)。

  美國最大同性戀人權組織人權戰線(Human RightsCompaign),近來發起支持同性結婚合法化的活動。皮特曾承諾,若有人捐10萬美元,他就追加10萬,如今說到做到,實踐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