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電影] 我的爸爸我的媽



























預告片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eLpkyM1Qo















聽說前年金馬影展有這部片,不過Youtube上面怎麼都找不到中文預告片,所以只好放英文的


其實這部片列在我的片單很久了......不過還好也是今天在一個適合靜靜看它的天氣跟心情,
不然,就可惜了一部好片。

濃縮了親情性別兩個議題,雖然在起初看了預告就大概知道劇情,但只能說電影的精致度遠遠超過預告片。

完美的家庭生活,遭逢巨變後,一位單親的父親該怎麼辦? 描述的是這樣的題目,劇情是意想不到的動人......而且音樂很美,徐徐地將劇中人的心情起伏轉入人的心裡。

一位事業有成的律師Leo,有著美滿的家庭,可愛的女兒跟賢惠美麗的妻子Alicia,然而妻子卻因病意外身故,而他,必需拾起父代母職的重擔。整部片裡面他的情緒是內斂的,最大的情緒戲,大概就是妻子驟逝後,首次在好友兼合夥人身旁狂哭的那一幕。沉穩有責任感,以事業為重的傳統男人,這樣的他在妻子過世之後還要面臨女兒無法面對媽媽已經過世的情緒創傷。

可愛的女兒Daphne,天真的臉孔讓人心疼,也因為這樣的惹人憐惜,使父親Leo夜夜著裝化身媽媽,陪著她慢慢的走出傷痛。

這真的是一部非常融化人的成見的電影---
性別的表現,
傷痛該如何治療,
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雙親,


片長101分鐘,可是看完之後我覺得非常的短,
電影太短,結束太匆忙,不曉得是不是故意呈現寫實的open ending?

Leo這個角色面對父親跟母親的雙重責任,以巨大的愛去完整殘缺的那個部份,再配上劇情裡所安排他所遭受到的社會岐視,雖然片段,卻可以說間接反映了同志父母、跨性別者等種種的社會歧視。

圍繞著這對堅強又可愛的父女,好像使這些劇情安插的社會上的不同,
顯得沒那麼掙扎、
沒那麼不可解決、也理所當然需要更多的包容。

整部電影看完之後我又倒回一開始的片頭,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原來一開頭的變裝slide show,好像是劇組crew分別拍的cosplay照片,
只不過,要看完整部片對這個安排更有感覺,...
人人都可能遇到這樣的故事,


你身體裡面也可能需要有具備男/女性別角色來完整的時候。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差點搶不到票

台南人劇團12月在Re/Turn的演出, 
在真愛特惠推出的這天, 整場幾乎完售...
中午12點不到10分, 我差點在卡卡的電腦運作中搶不到我要的票(汗)

於是想, 在紛亂的社會裡, 人們是更需要藝術的吧。

謎之聲: 在協助宣傳好戲的同時, 我也很害怕以後都要秒殺
我討厭搶票搶不到的 "趕捷" 


台北場的賈寶玉, 到時請給我一個不用推擠的購票優雅吧please~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大英博物館出館藏指南 揭示同性戀歷史




大英博物館出館藏指南 揭示同性戀歷史
更新時間 2013年6月2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04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分享
轉寄朋友
打印文稿


哈德良皇帝在聽聞安提諾烏斯溺死後哭得「肝腸寸斷」。

倫敦大英博物館通過館藏文物,講述世界歷史長河中的同性戀現象。

這一名叫「同性戀小史」(A Little Gay History)的指南匯集了從古埃及莎草紙、古羅馬沃倫杯(Roman Warren Cup)上的色情圖案,到大衛-霍克尼畫筆下的人物。

相關内容

森斯伯裏爵士大手筆捐助大英博物館
巴黎舉行大規模示威反對同性婚姻法案
大英博物館因不明氣體疏散八千觀眾

相關新聞話題

英國,
藝術,
文化,
歷史考古,
倫敦

該指南由高級館員帕金森撰寫,探索對同性戀含義的藝術表現以及發現同性戀記載的困難所在。

此次大英博物館同性戀館藏作品指南的發佈,配合即將舉辦的年度「倫敦同性戀狂歡節」。該指南還通過音頻下載(Podcast)方式,讓人們可以聽到帕金森和藝術家瑪姬·哈姆伯靈以及作家凱特·史密斯討論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從古至今的一些主要作品。

負責古埃及館的高級館員帕金森在指南中寫道:「作為公眾認知自己性取向的一種方式,博物館一直以來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說:「絕大多數博物館都保存著身體非常暴露的希臘和羅馬的男性雕像。對於那些對男性有濃厚興趣的男人來講,博物館是少有的幾個地方,他們能從文化的角度以尊重的眼光來看待裸體男性。」

對同性戀歷史文物的研究項目始於2010年,是當年「同性、雙性、變性歷史月」活動的一部分。



1950年代大英博物館中曾以「過於色情」為由拒絕收藏沃倫杯

後來這一研究內容被帕金森編寫成書,闡述了貫穿歷史的同性戀樣板人物的重要性。
哈德良皇帝

帕金森說,2008年大英博物館曾經推出羅馬皇帝哈德良主題展,當時對參觀者所做的調查發現,很少有人知道哈德良「就是現代詞匯中的同性戀」。

在音頻指南中,帕金森面對哈德良皇帝的頭像雕塑說:安提諾烏斯在尼羅河淹死後,據說羅馬皇帝哈德良「哭得像個女人一樣肝腸寸斷」。

「哈德良在雕像、宗教祭奠和錢幣中紀念安提諾烏斯。據說,我們知道這樣傾盡全部心力哀悼愛人的,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王子之前,還只有哈德良和安提諾烏斯。」

帕金森說:「人們總以為同性戀歷史不入主流,但事實上,同性戀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不同的性取向對我們所有人都有影響。」

(編譯:鬱蘭 責編:路西)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3/06/130624_bm_history_gay.shtml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相濡以沫, 不若相忘於江湖



《莊子*內篇*大宗師》:
「泉涸,魚相處於陸,相呴(噓)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太多時候, 人們在追求共享的過程中, 迷了自己今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