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馬修連恩挺同志婚姻與黃韻玲互獻第一次

2012/09/星期三 編輯:WAYNE



記者許惠晴/台北報導

馬修連恩新專輯主打歌<彩虹>(Rainbow)獲同志青睞,被選為2012年第十屆台灣同志大遊行的溫暖主題曲,這讓身邊有許多「同志好友」的他,開心表示10/27要帶彩虹旗和老婆小孩一起參加遊行,為同志的婚姻平權發聲。

馬修連恩11月即將發行新專輯《環抱。愛》,第一主打歌<彩虹>講述以歌聲喚起大家對每個族群的愛,盼用無私的愛,搭起一道關懷之橋,守護身邊需要愛的人。由於歌曲以愛為出發點,加上「彩虹」一直是同志族群的標誌,因此歌曲深受同志大遊行主辦協會的青睞,被選為本屆遊行歌。

馬修連恩開心表示,自己周遭有許多同志朋友,而自己的媽媽跟同志淵源頗深,因為她老人家退休後就在美國聖地牙哥的同志社區裡做愛心義工,照顧感染愛滋病的同志朋友,透過擔任義工的過程,了解同志朋友,馬修稱讚說:「許多同志朋友都有傑出的藝術天份跟才華,讓我很敬佩,也很喜歡跟他們做朋友!」

此外,新專輯首次邀請音樂才女黃韻玲(小玲)跨刀合唱情歌<Where Does Love Go>,這不但是馬修第一次在自己的專輯中與女歌手合唱,也是黃韻玲第一次跟外國人合唱,兩人互獻珍貴的『第一次』。

他們在錄音室磨了一個多禮拜,建立起好交情,得知黃韻玲10/1過生日,馬修貼心買生日蛋糕幫她提前慶生,而剛發新專輯《永恆。承諾》的小玲,也拿新專輯回禮。聽完黃的作品後,馬修提出想再次合作的想法,笑說:?為了小玲老師,我願意開始勤練中文,唱中文歌」,讓黃韻玲超感動。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網 http://ppt.cc/Rlta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企業對LGBT友善行動(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經濟日報專訊】近日一宗花邊新聞成為話題,富豪趙世曾在女兒趙式芝與同性密友在法國結婚後,卻否認女兒是同性戀,更以五億元招婿。同性戀在港始終忌諱,但在外國則被視為可拓商機的高消費族群——「LGBT」。


無子女負擔 商界眼中新市場

「LGBT」族群,包括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者(Bisexual)、變性或跨性別者(Transgender),此潛在市場近年在外國漸漸受重視,有市場研究顯示,LGBT沒有撫養子女的負擔,消費力一般會較強,對品牌的忠誠度亦較高,成為商界眼中的新興市場力量。

另外,日本《東洋經濟週刊》亦曾有「看準強大消費力 企業往同志族群靠攏」的文章,形容LGBT的特質包括高學歷及個人特質強、擁有自己觀點。」又指若企業因性向問題而放着優秀人才不要,非常可惜。


事實上,有不少企業也開始針對LGBT族群,在公司政策或市場策略方面作出調整:



1. 企業推出LGBT友善政策

從善待LGBT員工入手,不單有助企業本身吸納優秀人才,也有美國調查顯示,87%的LGBT族群,樂於光顧這些善待LGBT的企業。

現時美國首500大企業之中,逾80%在招聘時已實施反歧視性傾向政策,較10年前高出61個百分點。有多間全球企業,近年也陸續推出具想像力的LGBT友好企業政策,例如Google向同性戀員工發放更多薪酬,以彌補同志伴侶未能享有的部分美國稅務減免優惠。另外,微軟、高盛等大企業,也向LGBT表示友好,就同性婚姻權益發聲(見表)。


2. 爭取LGBT的消費市場

有美國市場公司估計,單在美國有高達1,800萬人的LGBT市場,每年可消費收入(即空閒錢)高達7,900億美元,平均每人約4.4萬美元,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數2.6萬美元。

紐約州去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後,紐約審計辦公室亦預計3年內,可帶動婚宴及蜜月旅遊的消費力,涉及1.42億美元。

如此龐大商機,有公司明刀明槍打着服務LGBT的旗號,美林銀行成立專門服務LGBT的理財顧問團隊,有尼泊爾國會同志議員也創立以同志為顧客對象的旅遊公司「粉紅山脈」,讓同志在聖母峰舉辦婚禮,幾乎是獨市生意。


外地接納程度增 名人紛「破禁」

就連在演藝界,高唱《Born This Way》的美國女歌手Lady Gaga,亦被指透過反叛歌曲及言論,其實是為了爭奪LGBT市場。

1993年的美國電影《費城故事》中,湯漢斯飾演一名面對重重困難爭取自己同志權益的律師,多年後的今天,很多LGBT已站出來,企業高層也坦承自己是同性戀者,包括美林銀行副董事長Mark Stephanz等,反映從企業商機到企業文化,也逐漸更接納同志。

無怪乎美國、澳洲等地版本的Facebook,今年在個人資料的感情狀態一欄,加入同志同居及同性已婚的選項,更設有同志結婚圖示,以迎合用戶。


從企業文化和社會風氣,相比起外地,本港較少標榜LGBT有關的企業政策或市場策略,但隨着社會風氣日漸開放,如有名人公開承認已舉行同性婚禮,有關同性權益的爭議或陸續有來,說不定也帶來新商機。

法國官方文件將禁用“父母”等字眼

北京新浪網 (2012-09-26 15:14)

  法國政府日前公布一項立法草案,擬在官方文件中禁用“父親”、“母親”等字眼,而全部改用“雙親”一詞。該草案是法國政府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一部分。草案指出,“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這種結合可以是異性之間也可以是同性之間的”。除規定將用“雙親”一詞取代所有官方文件中的“父親和母親”這一表述外,草案還規定同性夫妻跟異性夫妻享有相同的子女收養權。這一舉動引發了法國天主教徒的抗議,他們表示,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可能導致亂倫和一夫多妻等行為的合法化,最終導致整個社會道德崩塌。法國總統奧朗德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表示支持,該法案將於10月31日提交內閣審議。

  France is set to ban the words "mother" and "father" from all official documents under controversial plans to legalize gay marriage.

  The move, which has outraged CathOLics, means only the word "parents" would be used in identical marriage ceremonies for all heterosexual and same-sex couples.

  The draft law states that "marriage is a union of two people, of different or the same gender".

  It says all references to "mothers and fathers" in the civil code ? which enshrines French law ? will be swApped for simply "parents".

  The law would also give equal adoption rights to homosexual and heterosexual couples.

  Justice Minister Christiane Taubira told France\'s Catholic newspaper La Croix: "WHO is to say that a heterosexual couple will bring a child up better than a homosexual couple, that they will guarantee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the child\'s development?"

  "What is certain is that the interest of the child is a major preoccup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The head of the French Catholic Church Cardinal Philippe Barbarin warned followers last week that gay marriage could lead to legalized incest and polygamy in society.

  He told the Christian\'s RFC radio station: "Gay marriage would herald a complete breakdown in society.

  "This could have innumerable consequences. Afterward they will want to create couples with three or four members. And after that, perhaps one day the taboo of incest will fall."

  Leading French Catholics have also published a \'Prayer for France\', which says: "Children should not be subjected to adults\' desires and conflicts, so they can fully benefit from the love of their mother and father."

  And Pope Benedict XVI invited 30 French bishops to Italy to urge them to fight against the new law.

  He told them: "We have there a true challenge to take on.

  "The family that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life is threatened in many places, following a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that has proven defective."

  President Francois Hollande pledged in his manifesto to legalize gay marriage. The draft law will be presented to his cabinet for APProval on October 31.

詳全文 法國官方文件將禁用“父母”等字眼(圖)-文教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926/7942773.html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LES TALK問卦] 有沒有國外都有好帥的女性主播的八卦

站編自問自答: 有喔!


MSNBC新聞節目主播 Rachel Maddow 

-She Wired報導 http://www.shewired.com/box-office/2012/09/21/shewired-shot-day-young-fierce-rachel-maddow

-她的個人網站 http://www.rachelmaddow.com/

-新聞台官方網站
http://www.msnbc.msn.com/id/26315908/ns/msnbc_tv-rachel_maddow_show/#49172878

我們也想要這一款主播(敲碗)




[美國] 利物浦四星級球場首次舉辦同性戀結合儀式

一對美國女同性戀球迷獲得利物浦足球俱樂部的邀請,在歐足聯四星級球場安菲爾德(Anfield)舉辦了民事結合儀式,這使她們成為第一對在安菲爾德喜結良緣的同性戀伴侶。

英國眾議院的一份報告指出,同性戀恐懼症(恐同症)對英國足壇的危害比種族主義更嚴重。作為第一家代言英國同志驕傲活動的英超俱樂部,利物浦堅持不懈地在社會上開展反對恐同的工作,並身體力行地邀請薩拉和克裏斯汀娜來安菲爾德球場舉辦婚禮。






主管社會包容工作的官員瑞茜•簡(Rishi Jain)說:“這是利物浦俱樂部邁出的一大步,我們一直為社會包容和多元化工作感到驕傲。這對可愛的女子成為在這裏結合的第一對同性戀伴侶,真的非常棒。”

安菲爾德球場有專門為同性戀者準備的民事結合儀式或婚禮套餐,在這裏舉辦一天一夜只需花費4999英鎊。(引據:雅虎體育)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陳綺貞推千萬 劇場找回活力

自由時報



陳綺貞與劇場表演者合作,又演又唱,還要拉手風琴。 (添翼創越提供)

記者陳慧玲/台北報導

陳綺貞為了投入昨晚和今晚2場在中山堂光復廳的「PUSSY TOUR 2012-不在他方」跨界演出,過去1個半月推掉7、8場表演,少賺近千萬元,但她說:「不管多少都不可惜,台灣劇場界的活力給我滿滿精神層面的收獲。可以和我仰慕的女性藝術家合作,共同表達愛與恐懼的主題,我很珍惜。」

這次陳綺貞與劇場表演者徐堰鈴,以及雙簧管演奏家詹佳琦合作演出,她要演也要唱,還會拉手風琴,用藝術的形式反應社會主題,關心女性意識、同志、流浪動物等議題。

之前陳綺貞舉辦跨界攝影展,義賣所得35萬多元捐給公益團體,這次演出她則推出限量「不在他方」散文書,搶購一空。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20/today-show6.htm?Slots=BShowMore

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

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妳做幾件了呢? ---1. 列出你人生中非做不可的「待辦事項」,開始一項項完成。2. 嘗試一個人出國旅行,跟自己對話,照顧自己,傾聽心裡的聲音。...21. 盡可能讓生活豐富。嘗試著用一個圓圈,平分成6個部份,在每個部份寫上家庭、工作、經濟狀況、精神追求、健康、智慧,提醒自己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的上班時間,與下班後的日常生活;盡可能讓自己的每個面向不斷拓展、延伸。



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

2010-04
Cheers雜誌115期
作者:許瓊文


《Cheers》雜誌教你21件事,讓你勇敢追求夢想、追求財富自由,以及創造一手可以掌握的未來。不管你現在幾歲,愈早去做,愈早能如願,不再陷入年齡的迷思和焦慮。


勇敢追夢

1. 列出你人生中非做不可的「待辦事項」,開始一項項完成。

2. 嘗試一個人出國旅行,跟自己對話,照顧自己,傾聽心裡的聲音。

3. 至少進一次大公司,不一定是規模大的企業,而是在各行各業中,口碑和風評領先的公司。因為大公司的福利以及制度較完善,並可趁機累積相關工作資歷,以及人脈關係。也許中年之後,你會想要創業,資金、經驗和資源外,人脈是不可或缺的幫手。

4. 好好品嘗一次跌到谷底的感受。把自己逼到牆角時,往往是把人生看得最清楚的時候;唯有越過層層荊棘,才可能超越自我。

5. 找個時間做件善事,例如加入義工行列,在協助、服務其他人的同時,你會對目前所擁有的一切更加滿足。


財富自由

6. 對自己好好進行一次全盤財務診斷。問自己:真正讓你幸福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有人喜歡住鄉下,有人卻想要住豪宅,想在短時間創造高財富,就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

7. 再問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需要準備多少錢才夠?扣除現有資產存量,還需要準備多少?設定好目標後,才開始討論合適的投資工具。

8. 切勿「負債投資」;若有負債,應先擬定償還計劃,先理債、再理財。

9. 一切都得從「存錢」做起,否則都是空談。

10. 想要存錢,先從「記帳」開始。這是基本功,只要堵住不經意花掉的金錢,一定可以慢慢累積出投資的本金。

11. 辛苦存錢的同時,一定要慎防財務漏洞,比如人云亦云地亂買股票、辦房貸,甚至亂刷卡或用現金卡借錢。其中聽明牌買股票往往被套在高點;房貸利率的差別往往一年達數萬元;信用卡是很多現代人的理財盲點,也是現代人的財務殺手,試想你有錢放在銀行,拿到的是少少的利息,當這些錢被銀行經由信用卡或現金卡借出去,利差達10倍以上,這樣的錢當然不能借來用。

12. 既然理財是門學問,平時就應該做功課,無論從總體經濟,到世界趨勢,都應該有所涉獵。不要一昧相信「理財專家」或「股票名師」會替你帶來一夕致富的好運。

13. 最後,想要獲得財富自由,成為理想中的有錢人,就要有「成功致富」的信心。幾乎所有成功的投資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資觀念,自律且具耐心,最重要的是,他們目標明確。


掌握未來

14. 要自由地揮灑未來,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建立生活的秩序。有秩序的人,通常能夠成就你意想不到的事。讓其他事情可以順利完成,便有更多時間享受「自由」。

15. 改變,從專心工作開始。面對你正在做的事,集中注意力,才能加快完成速度。

16. 養成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不要再用種種理由佔用睡覺的寶貴時間,不要讓事情一拖再拖,這樣你將有更多時間補足精力。

17. 正確的飲食、運動習慣能讓身體保持清醒,沒有負擔。應該讓身體在35歲以前,都保持在最佳狀態。

18.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證競爭力。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F.Drucker)說,你的知識和經驗,都是你的新財富。懂得學習,一半靠好奇心,一半靠自律。杜拉克即使再忙,每天也會擠出3~5小時讀書,唯有保持學習的自律,才能獲得一生受用的知識財富。

19.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懶」人的智慧,用最少時間,達到最佳目的,且運用更舒適輕鬆的方法。例如:妥善保存隨手買的小配件,收納在同一個地方,要使用的時候就不會找不到。發展自己的懶人智慧,當事情忙亂起來,就不會一團糟,生活也能更有品質。

20. 學會說不。「拒絕」是一門藝術,做個心胸開闊、進退有禮的人,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原則,才能過得自在、開心。

21. 盡可能讓生活豐富。嘗試著用一個圓圈,平分成6個部份,在每個部份寫上家庭、工作、經濟狀況、精神追求、健康、智慧,提醒自己人生不是只有工作的上班時間,與下班後的日常生活;盡可能讓自己的每個面向不斷拓展、延伸。


35歲前,學會讓自己輕鬆地應對一切,你就可以享受成功、自由的人生。

景氣差,總有更好事物值得追求!9件非做不可的事


1.理財:簡單為上

投資理財簡單化是很重要的原則。投資理財專家夏韻芬提醒,今年高風險性的投資商品少碰為妙,還是以自己看得懂的金融商品為主。

不景氣也是檢視自己過去投資比例的最好時機,生活支出、房貸、保費等項目的比重,不妨重新調整。

夏韻芬建議,目前房貸利率已經調降,許多人卻還在使用固定利率,很不划算,應該要趕緊改成機動利率。同時,也可減少保費的支出。不少人把保險當做儲蓄工具,假使你收入真的產生變化,不妨暫時把保費減少一些。


2.消費:聰明杜絕無謂浪費

降低支出,減少不必要的生活開銷也是一定要改變的消費習慣。夏韻芬舉例,很多人為了省錢,到大賣場、量販店購物,買回來的食物卻來不及吃就爛掉,一樣是無謂的浪費。

「蕭條時尚」是荷包縮水時,上班族可以多發揮的創意思維。她鼓勵大家不妨多點巧思,用搭配、混搭方式創造流行感,自己改造舊的牛仔褲、T恤,也是不過度浪費的好方法。


3.學習:多投資自己腦袋

景氣不好,更要投資自己的腦袋。夏韻芬笑說,頸部以上的多投資,頸部以下的不用花太多錢。

上班族不妨善用「不花錢」的學習管道,例如收聽ICRT,或是到BBC、CNN等網站下載免費的Podcast(播客)節目加強英文,或是到職訓局去充實一些專業技能,在職場由專業分工走向專業多工的時代,才能成為老闆最寶貴的資產。

平時不妨自我練習在3分鐘內說出自己對公司的貢獻。此外,如果碰上無薪休假,與其在家裡怨天尤人,抱怨公司,還不如去多聽免費演講、多看展覽、多讀書,或是參加社團,拓展人脈。


4.健康:愈運動,愈有希望

愈是不景氣,愈要保住健康,除了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對抗惡劣環境,萬一生病,還要額外再支付大大小小的醫藥費,更是得不償失。

最近才去龍門露營區騎自行車,Google台灣區總經理兼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鼓勵年輕上班族多走出戶外,不僅可以鍛鍊身體,更有助排遣負面情緒。畢竟體能與心態是一體兩面,先有健康的身體,才有高昂的鬥志。


5.親密關係:轉換心情陪家人

永遠不要忘記家人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資產。

享受居家生活並不代表非得花大錢裝潢,有時你欠缺的只是一份「心情」。好好整理家裡環境,布置一個喜歡的角落,和家人共享一張好CD、或喝杯好茶,反而能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歸屬與安定。

偶爾和家人到住家附近野餐,也是增進彼此感情的好方法。美食作家葉怡蘭表示,她經常帶著自己親手做的沙拉、輕食,和家人到住家附近的山坡散步、野餐,就能換得一天的快樂時光。


6.公益:多為別人想一想

不要成天想著自己為何最倒楣,做點善事,會發現力量更大。

2007年開始投身公益的作家王文華曾在部落格寫道:「成功如此boring(無聊)。Boring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除了自己,一無所有。100%只有自己的生活,就像100%的檸檬汁,令人反胃。」

他和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創辦「若水公司」,開始做公益,推動社會企業的概念。他坦言,做公益,可以暫時「忘掉自己、只想別人,就像脫光了衣服,輕鬆舒適。」

2008年一場意外讓夏韻芬痛失愛子,將愛子意外身故的保險理賠金全數捐出後,更讓她產生推動「商業保險社會化」的公益想法。

夏韻芬有感而發地說,她以前常跟自己的小孩說,少吃一頓buffet自助餐,就可以幫助其他小孩都有飯吃,所以她跟她的小孩都認養了貧苦小孩。最近很多公益團體出現募款危機,她建議,每個人都有保險,只要願意提撥保費的10%、20%,就可以讓許多慈善、社福團體繼續運作下去,不需要多有錢,一般上班族就能做到。


7.生活:重新喚醒你的感官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釋放身心靈,放慢速度讓五感享受生活?

不妨利用假日,好好為自己和家人下廚煮一頓飯,喚醒長久以來麻木的感官,也讓自己吃得更健康。

葉怡蘭認為,台灣人煮飯受到太多中式烹調的影響,以為做飯一定複雜,一定要三菜一湯、大火快炒,加上繁複的調味料,其實不盡然。有時候一份乾拌麵配涼拌小菜、一份豆腐,也可以是一餐;一盤綜合水果灑上葡萄乾、橄欖油沾麵包、加上一小杯白酒,也很美味。

「現代人什麼都要,要過頭了,應該開始改變,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她認為,2009年,大家不妨學習放慢速度生活,重新學習「重質不重量」,多珍惜限量、手工的東西。剝除不必要的包裝,反而會讓你重新體會事物的真實滋味。


8.視野:實踐一場夢寐已久的旅行

28歲的大男孩謝旺霖,一次單車橫跨中國滇藏的旅程,為他年輕的靈魂開啟了新視界,更寫出了令人驚豔的作品《轉山》。

這個世界,哪裡仍令你好奇?未必非要做到像背包客般長期壯遊,即使是三五好友結伴,去一個一直想去卻沒去的地方,都是拓展視野,增廣人生閱歷最直接的方式。

把目的地寫進你的圓夢記事本裡,為自己好好計畫一趟難忘的旅程。


9.自己:用記事本寫下夢想

向來有做筆記習慣的作家李欣頻表示,每到歲末年終,她都會在筆記本寫下10個明年想實現的夢想,例如明年她的夢想之一,就是到南極旅行。

如同她在最新的文案作品中寫道──

在這個信心低谷、創意用盡的時刻,我們不再需要「教我們該怎麼做事」的達人,而是需要「教我們如何作夢」的痴人。

痴人的靈魂是自由的,敢作與眾不同的夢,能看見未來的非凡,現實環境再怎麼無情,他們依然熱情,不管別人怎麼側目數落,他總能像個傻子般地堅持著,把所有的生命時間,放在別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固執成痴,力求完美,自得其樂,自豪不餒。

新的一年到來,不論你有什麼偉大的圓夢計劃,現在就替自己準備一本「圓夢記事本」,把夢想一一寫下,努力去改變,去實現它吧!(李筑音)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給親愛的直同志們

其實是回應某位批踢踢拉板網友的感想…但想著想著就想發表成感想PO在這邊。也許在我們不知情的時候,眾親好友爬了又爬網路上的文章,為了只是確認我們即使選擇了不一樣的路,仍然能夠非常健全快樂的過著美滿的生活,他們可能不會當著面說,但也許在我們背後、在別人面前為我們辯護、一點一滴的用他們的方式支持我們的決心,又或者像朱慧珍跟阿妹一樣,現身公眾發聲支持同志權益。當妳我的親密好友對著我們說…「她對妳好我就放心了」…的時候,記得跟她們說聲謝謝,你真的很棒。能為自己的權益發聲是勇敢,從尊重到認同到能夠支持,需要多麼柔軟的心跟無私的愛。真的,有你們真好。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今天是911事件11周年,我們謹記在心不是宗教或政治,
而是和平的願望以及那些因為911死去的人們的悲痛。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德國兒童圖書這樣圖說「同性戀」

來源連結































中文翻譯:

去年,我爸和我媽離婚了
爸現在和他的朋友住
他和他的朋友法蘭克住在一起
他們一起工作,
一起吃飯,
一起睡覺,
一起刮鬍子,
有時甚至相互爭吵,但最後總能和好
法蘭克也很愛我,
他和爸一樣,講笑話給我聽
為了學校的自然作業,幫我抓蟲
他講故事給我聽,也幫我做三明治
在我噩夢後安撫我,
在假日,我們一起做一些不同而有趣的事
我們去體育場、動物園、海邊、在花圃裡一起工作、晚上一起唱歌
媽說法蘭克和爸是同性戀
剛開始我不懂,媽解釋給我聽
同性戀是另一種形式的愛
但目的都是為了尋找快樂
爸和法蘭克在一起很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我也很快樂


德國的兒童從小就開始接受這種同性愛的教育,實在令人驚訝!
到底是為何演唱會的票都賣得這麼快? 後知後覺都買不到 ( ̄□ ̄)

請一同支持聯署!

http://tapcpr-petition.twbbs.org/








"我們認為人們的愛是多樣的,人民應該擁有自由結合、組織家庭的權利,如果法律僅支持異性戀婚姻家庭,完全排除其他結合形式與可能,這樣的國家/法律,非但不能滿足人民需求與期待,同時也是不能符合正義的。


因為這樣,伴侶盟歷經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同性婚姻、伴侶制度、收養、多人家屬」民法修正草案,希望讓不同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乃至不以性關係為基礎的結合,都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結婚、登記為伴侶或多人家屬,合法地建立自己的家,追求、定義屬於自己的幸福。


如果妳/你贊同我們的主張,歡迎以連署方式表達支持,讓我們一起把伴侶盟版的民法修正草案順利送進國會,完成台灣家庭制度民主化的立法。"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如果有1~2個月不用工作, 妳會想作什麼?
最近版主處於貼文的焦慮期,關於分享的材料跟意義。Facebook之上所謂的人際交流像一個吹出的泡泡「啪滋」一聲一下子就消失不見。新聞已經是一個價值逐漸稀釋的東西,我們關起電視在facebook上看到的分享還是一樣無法篩選精製。因此一直開始思考,facebook上面除了新聞,我們需要私人見解跟嗎? 答案是肯定但矛盾的,一些讓人拿去討論的見解是重要的也是力量 (如同我們常大力轉貼的張懸) ,但這世界總是充滿許許多多聲名大噪的不負責意見,我們在獲得些什麼的過程當中總是披荊斬棘。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醫勞盟也成立了粉絲團

醫護人員的權益直接反映我們以後的醫療品質,是所有人需要一起關心的問題。醫勞盟預計在九月十一日成立實體NGO組織,不僅要為醫護勞動人權、病人安全而努力,更希望學醫的年輕人心中有所盼望。

---

扭轉醫病環境 醫勞盟臉書革命開步走

2012/09/05


許多醫師的名字,像是張志華、林秉鴻、李紹榕、蔡秀男、陳家如等等,這些醫師不但在看診閒暇之餘投書報章雜誌,也經常在臉書上即時表達對醫界新聞的看法,他們全都是「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簡稱醫勞盟)的會員。



【文╱蘇鵬元】


醫勞盟的臉書在今年三月二十六日上線,至今按讚人數將近二萬三,每天由醫師會員發布的文章都引發廣大迴響,已經成為醫界不可忽視的聲音。他們從社群網站集結、出發,預計在九月十一日成立實體NGO組織,不僅要為醫護勞動人權、病人安全而努力,更希望學醫的年輕人心中有所盼望。


國際期刊肯定,半年逾兩萬人按讚


翻開近幾個月的報紙言論版,一定會發現醫界的投書特別多。去年以前,看到的醫療新聞多是仇醫的醫療糾紛,但是最近有了改變--突然多出許多與醫護人員勞動人權相關的論述。仔細一看,赫然發現許多醫師的名字,像是張志華、林秉鴻、李紹榕、蔡秀男、陳家如等等,這些醫師不但在看診閒暇之餘投書報章雜誌,也經常在臉書上即時表達對醫界新聞的看法,他們全都是「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簡稱醫勞盟)的會員。




(圖片提供╱新新聞)



從「搶救急診室」開始

醫勞盟的臉書在今年三月二十六日上線,不到一個月粉絲按讚人數就破萬人,到九月二日,按讚人數將近二萬三千人,每天發布的文章少則三、四則,多則超過十則,每則都引發廣大迴響,尤其是醫護工作時數過長、急診室亂象的照片,按讚人數甚至超過十萬人,已經成為醫界不可忽視的聲音。

醫勞盟預計在九月十一日成立實體NGO組織,相關的投書也在九月十八日集結成新書《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

早在三年前,醫勞盟的發起人,也是新光醫院急診室主任張志華就開始使用臉書,記錄在急診室遇到的問題,不知不覺就吸引在急診室工作的醫護人員與病人家屬,張志華醫師回憶,他在臉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寫到,希望能用臉書凝聚醫護之間的共識。經過口耳相傳,所有急診室相關人員幾乎都到他的臉書討論。

到了去年二月春假期間,流行性感冒大流行,門診因為休診,所有病人全部擠到急診室,造成各大醫院急診室壅塞,許多醫護人員在他的臉書上面抱怨,而且還有更多朋友因為臉書的五千人朋友上限無法加入,權衡之下,張志華醫師在臉書上成立「搶救急診室」社團,也是「醫勞盟」的前身。




(圖片提供╱新新聞)


以臉書推動臺灣醫療革新


「搶救急診室」成立不到一個月,就出現嚴重的急診室暴力問題。

去年三月,恩主公醫院急診醫師林憶直在值班期間被黑道毆打,這是他行醫六年以來第二次被毆打,他質疑醫師法「醫師不能拒絕救治病人」的規定違憲,決定要申請釋憲,希望有權利拒絕對曾經傷害過他的病患看診。這則新聞凸顯急診室護理人員的共同心聲。因為醫院怕破壞醫護關係,對於急診室暴力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醫師公會也沒有表態支持醫師,導致這類事件層出不窮,醫護人員處在充滿暴力陰影的環境下工作。

因為這次事件,張志華在臉書上發起「反暴力、反霸凌」活動,短短一個月就有八千人響應。在這個活動中,粉絲團成員在臉書上提出一系列的改進方案,包括急診室要有警員或駐警維持秩序、二十四小時監控、設置警民連線系統、區隔候診區與看診室,管控病人家屬進出等等。

這些行動引起衛生署署長邱文達注意,到搶救急診室的臉書貼文,張志華醫師之後還與衛生署、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一起開會,訂出許多改進方案,而這樣的成果也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教授發現,以「臉書造成臺灣醫療之革新」(Facebook use leads to health-care reform in Taiwan)為題,刊登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說明用臉書凝聚醫界共識,進而改變醫療環境是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