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覺得這世界讓人討厭,有太多的事醜陋不堪但仍繼續運轉而且蓬勃,是非太多,真相的執著太少就急著往前跑。跟人們說這些那些是不對的,但不會有人想聽,因為人們想聽的是大多數人所習以為常的。乏味的有如化上濃濃的妝然後骨子裡缺乏性感的靈魂。
對錯的判決權在某些少數的人手上,讓人被迫放棄對正義的渴求。《怪咖時代》是一本好書,前陣子看完,是本我會一直不斷逢人必推薦的書。好的點不在它提供的行銷方式,是它一頭棒喝的指出大數傾向所導致的問題。工業化讓大量生產成為必需,讓低價競爭成為必需,犧牲的是多樣性。事隔數十載,大力倡議多樣性有時候卻只是一種更多樣板的創造。有如前期還專題講述出走,下一期卻講述工業王國的管理之道的商業雜誌,而政治人物上一回慷慨激昂在意所有人權利,下一回就會收回承諾,告訴你社會觀感的重要性。金錢價值的機制開始重整崩解,原先所看似穩定的世局的所有事務都重新估算。錢買不到的東西,是因為那些重要的價值無法被估價,也因為那些事情的交換機制會被金錢破壞,甚至侵蝕本質,教育就是。一顆顆脆弱的年青靈魂像新鮮蛋塔一樣模板製造出爐然後被賤價處理。
學生們拼了老命念書,考上所謂的第一志願或是大多數人想去的學校,或是從事看起來最有前景的行業,但數年後經濟重整,流行的概念重整,你的第一不再是一個第一,行銷學開始講的「長尾」,其實只是顯示那大多被忽略的「人們」。人們不滿不因為得到的少,而是因為發現找不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人即使擁有的少卻是無憂無慮。人們衡量快樂的那把尺已經不再只是錢財。
今天有一種莫名的感到沮喪,熱愛的行銷、品牌,在現實中卻有如假花一樣沒有芬芳,如同《怪咖時代》所論述的,這所謂的行銷工具,一在在都用分析去找消費者想要什麼,成王敗寇,海角七號也只有在很多人看的時候會變成當紅炸子雞,而那個很多人看,很常常是鋪天蓋地的預算所達到的結果。
擁抱開放是很多人嘴上說的,但事實上品牌正如人們,都只想要講自己想講的,極少數人把對方的需要放在心上。熱切的應邀模仿,然後強迫寫下沒有感情的slogan。
每件事都有一體兩面,只能說這是面向太陽熱情背後的陰影。追逐著理想的太陽,背後得踩下多遠的步伐? 半夢地樂觀著,半醒地怨懟著。
這是一個矛盾的時代,最混亂的或是最有開創新局希望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