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雷,但不掩人心動的影評
剛剛得到金棕櫚獎的《阿黛爾的人生》
附一下剛剛找到的影片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HYgDfviCkg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5/26/c_115910732.htm
愛致孤獨,亦使人勇敢——
《阿黛爾的人生》觀影手記
2013年05月26日 11:35:4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戛納5月25日電(記者 唐霽)法籍突尼斯導演阿卜杜勒-拉蒂夫‧凱希什執導的影片《阿黛爾的人生》23日在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後,引起影評人的高度讚揚。在《法國電影》雜志24日公布的15家媒體評分中,11家媒體打出4分滿分,另有多家電影雜志認為這部影片極有可能摘得戛納桂冠——金棕櫚大獎。
雖然這只代表了部分影評人的觀點,不能決定金棕櫚的最終歸屬,但影片24日在戛納重放時也是盛況空前,影院裏早已坐滿,而場外排長隊的記者們仍久久不願離去。
《阿黛爾的人生》影片長達3個小時,敘事舒緩但不拖沓,帶著一點淡淡的憂傷,風格切合電影主題,既反映了一個女孩成長的心路歷程,也讓觀眾對法國的現實問題產生思考。
影片裏,15歲的高中生阿黛爾在街頭和一個染著藍色頭發的女孩艾瑪擦肩而過,心裏產生了波瀾。雖然阿黛爾試圖忘記這種感覺,並且很快有了男朋友,但是當她和艾瑪再次在酒吧相遇時,這段感情還是不由自主地迸發出來。
阿黛爾試圖向周圍的同學和自己的父母隱瞞這段同性戀情,而艾瑪的父母卻似乎完全接受這種感情。當她們真的走到一起時,感情卻開始出現隔閡。艾瑪生活在藝術世家,她自己也是一個有才華的畫家,她的生活屬于上流社會。而阿黛爾一直想當一個老師,她的生活更為真實和平淡。最終,當艾瑪發現阿黛爾因寂寞而接觸異性後,大發雷霆,趕走了阿黛爾。
時隔多年,阿黛爾當上了老師,但始終單身一人。她們再次邂逅時,艾瑪已經成為知名畫家。阿黛爾特意參加了艾瑪畫展的開幕式,卻發現兩人已形同陌路……
影片的敘事手法非常“法國化”,用真實的生活細節和人物對白推動情節發展。大量的細節表達了導演對女同性戀問題的思考:比如薩特的文學、裸女的油畫、女性身體的美、法國優美的自然環境、法國知識分子對同性戀的寬容等。這讓人意識到,一個社會問題的出現,的確有其社會、文化乃至自然的土壤。
影片改編自漫畫《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在導演凱希什看來,兩個女孩的情感發展和決裂完全和異性戀一樣。決裂的原因絕非其同性戀身份,而是她們社會地位的差異所導致。換句話說,這部影片是精英和平民兩種不同命運的浪漫相遇和必然的決裂。 凱希什說,女主角阿黛爾是他所欣賞的女性,她鐘情于艾瑪,所以她孤獨、痛苦,但她在失去愛情以後,一直努力地生活。
影片開始時,阿黛爾在課堂上學習法國十八世紀劇作家馬裏沃的小說《瑪麗安娜的生活》。瑪麗安娜是個孤女,一生顛沛流離,但她始終努力地生活,這隱喻了阿黛爾此後的命運。如同凱希什所說:“愛的痛苦導致孤獨,但卻使人勇敢,因為生活必須繼續。”
2013年05月26日 11:35:41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戛納5月25日電(記者 唐霽)法籍突尼斯導演阿卜杜勒-拉蒂夫‧凱希什執導的影片《阿黛爾的人生》23日在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後,引起影評人的高度讚揚。在《法國電影》雜志24日公布的15家媒體評分中,11家媒體打出4分滿分,另有多家電影雜志認為這部影片極有可能摘得戛納桂冠——金棕櫚大獎。
雖然這只代表了部分影評人的觀點,不能決定金棕櫚的最終歸屬,但影片24日在戛納重放時也是盛況空前,影院裏早已坐滿,而場外排長隊的記者們仍久久不願離去。
《阿黛爾的人生》影片長達3個小時,敘事舒緩但不拖沓,帶著一點淡淡的憂傷,風格切合電影主題,既反映了一個女孩成長的心路歷程,也讓觀眾對法國的現實問題產生思考。
影片裏,15歲的高中生阿黛爾在街頭和一個染著藍色頭發的女孩艾瑪擦肩而過,心裏產生了波瀾。雖然阿黛爾試圖忘記這種感覺,並且很快有了男朋友,但是當她和艾瑪再次在酒吧相遇時,這段感情還是不由自主地迸發出來。
阿黛爾試圖向周圍的同學和自己的父母隱瞞這段同性戀情,而艾瑪的父母卻似乎完全接受這種感情。當她們真的走到一起時,感情卻開始出現隔閡。艾瑪生活在藝術世家,她自己也是一個有才華的畫家,她的生活屬于上流社會。而阿黛爾一直想當一個老師,她的生活更為真實和平淡。最終,當艾瑪發現阿黛爾因寂寞而接觸異性後,大發雷霆,趕走了阿黛爾。
時隔多年,阿黛爾當上了老師,但始終單身一人。她們再次邂逅時,艾瑪已經成為知名畫家。阿黛爾特意參加了艾瑪畫展的開幕式,卻發現兩人已形同陌路……
影片的敘事手法非常“法國化”,用真實的生活細節和人物對白推動情節發展。大量的細節表達了導演對女同性戀問題的思考:比如薩特的文學、裸女的油畫、女性身體的美、法國優美的自然環境、法國知識分子對同性戀的寬容等。這讓人意識到,一個社會問題的出現,的確有其社會、文化乃至自然的土壤。
影片改編自漫畫《藍色是一種暖色調》。在導演凱希什看來,兩個女孩的情感發展和決裂完全和異性戀一樣。決裂的原因絕非其同性戀身份,而是她們社會地位的差異所導致。換句話說,這部影片是精英和平民兩種不同命運的浪漫相遇和必然的決裂。 凱希什說,女主角阿黛爾是他所欣賞的女性,她鐘情于艾瑪,所以她孤獨、痛苦,但她在失去愛情以後,一直努力地生活。
影片開始時,阿黛爾在課堂上學習法國十八世紀劇作家馬裏沃的小說《瑪麗安娜的生活》。瑪麗安娜是個孤女,一生顛沛流離,但她始終努力地生活,這隱喻了阿黛爾此後的命運。如同凱希什所說:“愛的痛苦導致孤獨,但卻使人勇敢,因為生活必須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